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复合性状转Cry1C*/Bar基因水稻Tlc-19向杂草稻的基因漂移及杂交后代适合度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4页
    1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第14-18页
        1.1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第14-15页
        1.2 抗虫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第15-16页
        1.3 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第16-18页
    2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第18-27页
        2.1 转基因作物的自身杂草化第18-21页
        2.2 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移第21-22页
        2.3 转基因水稻的基因漂移第22-26页
        2.4 影响基因漂移的因素第26-27页
    3 抗性基因遗传规律和表达水平第27-28页
    4 转基因水稻与野生近缘种杂交后代适合度第28-34页
        4.1 适合度的定义及评估方法第28页
        4.2 亲本遗传背景对杂交后代适合度的影响第28-29页
        4.3 环境条件对杂交后代适合度的影响第29-30页
        4.4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与杂草稻杂交后代的适合度研究第30-31页
        4.5 抗虫转基因水稻与杂草稻杂交后代的适合度研究第31-32页
        4.6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与杂草稻的适合度研究第32-34页
第二章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T1c-19向受体水稻及杂草稻的基因漂移第34-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38页
        1.1 试验材料第34页
        1.2 试验设计第34-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2.1 花期观察第38-39页
        2.2 转基因水稻与受体水稻及杂草稻的每日开花节律第39-40页
        2.3 转基因水稻与受体水稻和杂草稻的株高第40-41页
        2.4 抗性筛选及CrylC*和Bar基因检测第41页
        2.5 基因漂移频率第41-42页
    3 讨论第42-46页
第三章 以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T1c-19为母本杂草稻为父本的F1适合度研究第46-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6-49页
        1.1 试验材料第46-47页
        1.2 F1真假杂种鉴定第47页
        1.3 试验设计第47-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8页
        2.1 F1真杂种鉴定第49-51页
        2.2 靶标虫压调查第51页
        2.3 喷施稻喜条件下,RF1+与RF1-在不同虫压下的适合度指标的比较第51-52页
        2.4 喷施稻喜条件下,RF1+与WR在不同虫压下的适合度指标的比较第52-56页
        2.5 RFl+在喷施草铵膦和稻喜处理下适合度指标的比较第56-58页
        2.6 落粒性第58页
    3 讨论第58-62页
        3.1 RF1+与RF1-在不同虫压下的适合度表现第59页
        3.2 RF1+与WR在不同虫压下的适合度表现第59-60页
        3.3 RF1+在不同除草剂选择压下的适合度表现第60-62页
第四章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T1c-19与杂草稻F2的适合度研究第62-8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5页
        1.1 试验材料第62-63页
        1.2 F2抗性遗传分离规律测定第63页
        1.3 试验设计第63-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83页
        2.1 以T1c-19为亲本的F2抗性基因分离规律第65-66页
        2.2 靶标虫压调查第66-67页
        2.3 单种喷施稻喜条件下,T1c-19和MH63、F2+和F2-、RF2+和RF2-在不同虫压下的适合度比较第67-69页
        2.4 单种喷施稻喜条件下,F2+和RF2+与WR在不同虫压下适合度的比较第69-74页
        2.5 混种喷施稻喜条件下,T1c-19和MH63、F2+/RF2+和WR在不同虫压下适合度的比较第74-78页
        2.6 单种条件下,T1c-19、F2+和RF2+在不同除草剂下适合度的比较第78-83页
        2.7 F2与WR的落粒性第83页
    3 讨论第83-88页
        3.1 抗性基因遗传规律第83-84页
        3.2 复合转基因对受体水稻的影响第84-85页
        3.3 复合转基因对杂交后代适合度的影响第85页
        3.4 以T1c-19为亲本的F2与杂草稻的适合度第85-88页
全文结论第88-90页
    1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T1c-19向受体水稻及杂草稻的基因漂移第88页
    2 以T1c-19为母本杂草稻为父本的F1的适合度第88页
    3 以T1c-19和杂草稻为亲本的F2的适合度第88-90页
创新点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供氮水平及根瘤菌接种对盐胁迫栽培和野生大豆幼苗的生理调控效应
下一篇:VIGS技术筛选棉花中与黄萎病抗性相关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