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 第13-15页 |
1.1 盐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破坏 | 第13-14页 |
1.2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4页 |
1.3 盐胁迫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 盐胁迫对植物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 第15页 |
2 植物的耐盐机制 | 第15-17页 |
2.1 避盐机制 | 第15页 |
2.2 离子在细胞水平上的区域化 | 第15-16页 |
2.3 渗透调节 | 第16页 |
2.4 增强抗氧化胁迫 | 第16页 |
2.5 内源激素的调节 | 第16-17页 |
3 提高植物耐盐性的途径 | 第17-18页 |
3.1 抗盐锻炼 | 第17页 |
3.2 使用生长调节剂 | 第17页 |
3.3 培育耐盐新品种 | 第17-18页 |
4 氮素营养与植物的关系 | 第18-19页 |
4.1 植物体对氮素的吸收 | 第18页 |
4.2 氮素与植物生长代谢的关系 | 第18-19页 |
4.3 氮素对盐胁迫下植物生长的作用 | 第19页 |
5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 第19-23页 |
5.1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的关系 | 第19-20页 |
5.2 影响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作用的因素 | 第20-22页 |
5.2.1 内部因素 | 第20-21页 |
5.2.2 外部因素 | 第21-22页 |
5.3 根瘤菌与植物抗逆性 | 第22-23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下栽培大豆幼苗生长及离子含量的生理效应 | 第25-4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6-28页 |
1.1 材料 | 第26页 |
1.2 方法 | 第26-28页 |
1.2.1 大豆材料的培养 | 第26页 |
1.2.2 水培处理方法 | 第26页 |
1.2.3 NO_3~-的提取与测定 | 第26-27页 |
1.2.4 Cl~-、Na~+和K~+的提取与测定 | 第27页 |
1.2.5 幼苗根和叶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1.2.6 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27页 |
1.2.7 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1.2.8 幼苗根和叶相对电解质渗漏率的测定 | 第28页 |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8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28-38页 |
2.1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NO_3~-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Cl~-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Na~+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2.5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K~+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2.6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Na~+/K~+值的影响 | 第33页 |
2.7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Cl~-/NO_3~-值的影响 | 第33-34页 |
2.8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根和叶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2.9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相对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5-36页 |
2.10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根和叶相对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 | 第36页 |
2.11 Lee68和Jackson的根系活力、根丙二醛含量与根Cl~-含量、NO_3~-含量、Na~+含量、K~+含量、Cl~-/NO_3~-、Na~+/K~+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2.12 Lee68和Jackson的相对电解质渗漏率与Cl~-含量、NO_3~-含量、Na~+含量、K~+含量、Cl~-/NO_3~-、Na~+/K~+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3 讨论和结论 | 第38-41页 |
第三章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下栽培大豆幼苗生长及离子吸收的效应 | 第41-5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1-43页 |
1.1 材料 | 第41-42页 |
1.2 方法 | 第42-43页 |
1.2.1 根瘤菌菌液的制备 | 第42页 |
1.2.2 无菌盆钵、无氮营养液及蛭石的制备 | 第42页 |
1.2.3 大豆材料的培养 | 第42-43页 |
1.2.4 根瘤数的测定 | 第43页 |
1.2.5 NO_3~-的提取与测定 | 第43页 |
1.2.6 Cl~-、Na~+和K~+的提取与测定 | 第43页 |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43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43-48页 |
2.1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大豆幼苗生长和根瘤数的影响 | 第43-44页 |
2.2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NO_3~-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2.3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Cl~-含量的影响 | 第45页 |
2.4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Na~+和K~+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2.5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Na~+/K~+值的影响 | 第46-47页 |
2.6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Cl~-/NO_3~-值的影响 | 第47-48页 |
3 讨论和结论 | 第48-51页 |
第四章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下野生大豆幼苗生长及离子含量的生理效应 | 第51-6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1-52页 |
1.1 材料 | 第51-52页 |
1.2 方法 | 第52页 |
1.2.1 大豆材料的培养 | 第52页 |
1.2.2 水培处理方法 | 第52页 |
1.2.3 大豆幼苗株高和鲜重的测定 | 第52页 |
1.2.4 NO_3~-的提取与测定 | 第52页 |
1.2.5 Cl~-、Na~+和K~+的提取与测定 | 第52页 |
1.2.6 幼苗根和叶相对电解质渗漏率的测定 | 第52页 |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52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52-61页 |
2.1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52-53页 |
2.2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株高和鲜重的影响 | 第53-54页 |
2.3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NO_3~-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2.4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Cl~-含量的影响 | 第55页 |
2.5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Na~+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2.6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K~+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2.7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Na~+/K~+值的影响 | 第57-58页 |
2.8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Cl~-/NO_3~-值的影响 | 第58-59页 |
2.9 不同供氮水平对盐胁迫大豆幼苗根和叶相对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2.10 BB52和N23227根和叶的相对电解质渗漏率与Cl~-含量、NO_3~-含量、Na~+含量、K~+含量、Cl~-/NO_3~-、Na~+/K~+的相关性分析 | 第60-61页 |
2.11 BB52和N23227幼苗株高和鲜重与根Cl~-含量、NO_3~-含量、Na~+含量、K~+含量、Cl~-/NO_3~-、Na~+/K~+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页 |
3 讨论和结论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下野生大豆幼苗生长和离子吸收的效应 | 第63-7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3-65页 |
1.1 材料 | 第63页 |
1.2 方法 | 第63-64页 |
1.2.1 根瘤菌菌液的制备 | 第63-64页 |
1.2.2 无菌盆钵、无氮营养液及蛭石的制备 | 第64页 |
1.2.3 大豆材料的培养 | 第64页 |
1.2.4 幼苗干重的测定 | 第64页 |
1.2.5 根瘤数的测定 | 第64页 |
1.2.6 NO_3~-的提取与测定 | 第64页 |
1.2.7 Cl~-、Na~+和K~+的提取与测定 | 第64页 |
1.2.8 幼苗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64页 |
1.2.9 幼苗根系活力和相对电解质渗漏率的测定 | 第64页 |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64-65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65-72页 |
2.1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大豆幼苗生长、根瘤数和鲜重的影响 | 第65-66页 |
2.2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NO_3~-含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2.3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Cl~-含量的影响 | 第67页 |
2.4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Na~+和K~+含量的影响 | 第67-69页 |
2.5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Na~+/K~+值的影响 | 第69页 |
2.6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大豆幼苗体内Cl~-/NO_3~-值的影响 | 第69-70页 |
2.7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2.8 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大豆幼苗根系活力和根相对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 | 第71-72页 |
3 讨论和结论 | 第72-75页 |
全文结论 | 第75-77页 |
创新性 | 第77-79页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