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Тезис第9-15页
引言第15-28页
    一、选题缘由第15-16页
        (一)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理论需要重新认知第15-16页
        (二)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实践引发关注第16页
    二、核心概念界定第16-19页
        (一)德育概念界定第16-18页
        (二)精神道德教育概念界定第18-19页
    三、文献综述第19-25页
        (一)国外对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的相关研究梳理第19-23页
        (二)国内对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的相关研究梳理第23-25页
        (三)对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的评价第25页
    四、研究方法第25-26页
        (一)比较研究法第25-26页
        (二)历史文献法第26页
    五、研究思路第26-28页
第一章 时代背景第28-39页
    一、自由民主政治体制转向主权民主政治体制第28-31页
        (一)自由民主政治体制的瓦解第28-30页
        (二)主权民主政治体制的构建第30-31页
    二、新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转向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第31-35页
        (一)新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宣告失败第31-33页
        (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得到确立第33-35页
    三、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转向传统民族价值观第35-39页
        (一)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所带来的冲突第35-36页
        (二)俄罗斯传统民族价值观的逐步回归第36-39页
第二章 文化内涵第39-62页
    一、俄罗斯文化语境下的“精神”第39-48页
        (一)“精神”所指的俄罗斯语义第40-43页
        (二)“精神”实在的现实性歧义第43-45页
        (三)“精神”教化的历史轨迹第45-48页
    二、俄罗斯文化语境下的“道德”第48-54页
        (一)道德结构的“人-神”同一第49-51页
        (二)道德基础的人性之“羞”第51-54页
    三、俄罗斯文化语境下的“精神—道德”与其它范畴的关系第54-62页
        (一)“精神-道德”与“宗教-伦理”的俄罗斯体系第55-58页
        (二)“民族德育典范”与“基本民族价值”第58-62页
第三章 思想根源第62-84页
    一、走向之争: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永恒碰撞第62-67页
        (一)斯拉夫主义与俄罗斯文化之根第63-64页
        (二)西方主义与俄罗斯文化之流第64-66页
        (三)欧亚主义与俄罗斯文化之梦第66页
        (四)主义之争与俄罗斯文化情结第66-67页
    二、村社意识:俄罗斯民族精神之魂第67-75页
        (一)生存环境与“集体主义”意识第67-70页
        (二)生活方式与“平均主义”意识第70-72页
        (三)人文传统与“权威主义”意识第72-75页
    三、东正教:俄罗斯精神信仰之本第75-79页
        (一)追求“正统”与俄式“弥赛亚”情结第76-77页
        (二)终世救赎与俄式道德本位第77-79页
        (三)宗教价值与俄式劳动至上第79页
    四、万物统一:俄罗斯民族哲学之典第79-84页
        (一)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神秘主义的统一第80-81页
        (二)真、善、美的统一第81-82页
        (三)人类与上帝的统一第82-84页
第四章 历史进程第84-107页
    一、意识形态转型与宗教重返学校(1985 年-1991 年)第84-89页
        (一)苏俄意识形态演进与宗教回归第85-87页
        (二)政治改革优先与神学课程回归第87-89页
    二、宗教复兴与东正教文化自主尝试(1991 年-2000 年)第89-94页
        (一)有神论政治与政教合作第89-91页
        (二)神学课程与世俗教育二元并举第91-94页
    三、千年更迭与普京德育“新思想”(2000 年-2008 年)第94-99页
        (一)联邦政策调整与“新德育”的推出第94-97页
        (二)东正教全面复兴与宗教精神重构第97-99页
    四、“民族德育典范”与精神道德教育定型(2008 年-至今)第99-101页
        (一)《俄罗斯公民精神道德发展及德育构想》与俄罗斯新民之路第99-101页
        (二)《宗教文化与世俗伦理基础》与俄罗斯价值选向第101页
    五、历史进程中的文化矛盾冲突第101-107页
        (一)神学教育与世俗国家的法律抵牾第102页
        (二)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文化冲突第102-105页
        (三)东正教课程与多元宗教的人文矛盾第105-107页
第五章 实施路径――以小学为例第107-138页
    一、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中的直接德育课程第108-120页
        (一)“宗教文化与世俗伦理基础”课程的构成与内容第108-112页
        (二)“宗教文化与世俗伦理基础”课程的实施与分析第112-116页
        (三)“宗教文化与世俗伦理基础”课程实案第116-120页
    二、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中的间接德育课程第120-132页
        (一)间接德育课程的精神道德教育功能第120-123页
        (二)间接德育课程——《周围世界》第123-128页
        (三)间接德育课程实案第128-132页
    三、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中的德育活动课程第132-138页
        (一)实践智慧:俄式精神道德生活知识的本原第132-135页
        (二)补充教育:俄式教育思维的独特个性第135-138页
结语:经验、教训与启示第138-147页
    一、经验第138-139页
        (一)传承本国历史传统是构建国民德育体系的前提第138页
        (二)立足本国民族信仰是夯实国民德育体系的基础第138-139页
        (三)弘扬本国民族文化是实施国民德育体系的重点第139页
    二、教训第139-141页
        (一)割裂历史导致文化危机第139-140页
        (二)抛弃信仰导致社会动荡第140页
        (三)否定联盟导致国家分裂第140-141页
    三、启示第141-147页
        (一)文化之辩事关国脉第141-142页
        (二)主义之争事关国运第142-144页
        (三)体制之议事关国本第144-147页
Концепция духовно-нравствен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и воспитанияличности гражданина России第147-166页
附录 :《俄罗斯公民精神道德发展及德育构想》(译文)第166-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92页
后记第192-194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第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回到教育本身--儿童哲学的后哲学视角省思
下一篇:中俄蒙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