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15-16页 |
1.2.2 系统完整性分析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 | 第20-32页 |
2.1 动态故障树理论 | 第20-22页 |
2.2 动态贝叶斯网络 | 第22-23页 |
2.3 信息流 | 第23-26页 |
2.3.1 信息流的格模型 | 第24-25页 |
2.3.2 可量化信息流模型 | 第25-26页 |
2.4 攻击树 | 第26-29页 |
2.4.1 攻击树模型 | 第26-28页 |
2.4.2 攻击树的扩展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2页 |
第三章 针对扩展动态故障树的约束分析方法 | 第32-48页 |
3.1 动态故障树逻辑门的求解 | 第32-36页 |
3.2 延时门 | 第36-39页 |
3.2.1 延时门定义 | 第36-37页 |
3.2.2 通过扩展动态贝叶斯网络求解延时门 | 第37-39页 |
3.3 基于可满足性模理论的扩展动态故障树求解算法 | 第39-41页 |
3.4 方法评价及应用 | 第41-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四章 采用完整性威胁树的信息流完整性度量方法 | 第48-60页 |
4.1 信息流完整性的量化定义 | 第48-49页 |
4.2 基于完整性威胁树的信息流完整性建模 | 第49-52页 |
4.3 信息流完整性的最优化求解 | 第52-54页 |
4.4 实例研究 | 第54-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60-61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