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绿色加工的发展 | 第17-20页 |
1.2.1 浇注式铣削 | 第17-18页 |
1.2.2 干式铣削 | 第18页 |
1.2.3 低温冷却铣削 | 第18-19页 |
1.2.4 微量润滑铣削 | 第19-20页 |
1.2.5 纳米流体微量润滑铣削 | 第2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7页 |
1.3.1 铣削气流场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2 微量润滑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3 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3.4 不同纳米粒子微量润滑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27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1.6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8-30页 |
第2章 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端面铣削机理及摩擦学特性评价参数 | 第30-42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端面铣削加工力学模型 | 第30-36页 |
2.3 摩擦学特性评价参数 | 第36-41页 |
2.3.1 铣削力 | 第36-37页 |
2.3.2 摩擦系数 | 第37-38页 |
2.3.3 比能 | 第38页 |
2.3.4 工件表面质量 | 第38-39页 |
2.3.5 功率谱密度分析 | 第39-40页 |
2.3.6 切屑形态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端面铣削铣刀工件约束界面气流场理论建模与仿真 | 第42-64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铣削区气流场理论分析 | 第42-53页 |
3.2.1 铣削区理论建模 | 第42-46页 |
3.2.2 铣削区物理建模 | 第46-47页 |
3.2.3 铣削区气流场仿真结果 | 第47-53页 |
3.3 铣削区气流场影响因素 | 第53-62页 |
3.3.1 铣刀转速对气流场的影响 | 第53-56页 |
3.3.2 铣刀螺旋角对气流场的影响 | 第56-59页 |
3.3.3 铣刀直径对气流场的影响 | 第59-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不同润滑工况条件下端面铣削45钢验证性实验 | 第64-84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实验研究 | 第64-69页 |
4.2.1 实验设备 | 第64-67页 |
4.2.2 实验材料 | 第67-68页 |
4.2.3 实验条件 | 第68页 |
4.2.4 实验方案 | 第68-69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9-76页 |
4.3.1 铣削力 | 第69-71页 |
4.3.2 摩擦系数 | 第71-72页 |
4.3.3 比能 | 第72页 |
4.3.4 表面粗糙度 | 第72-74页 |
4.3.5 切屑表面形貌 | 第74-76页 |
4.4 分析与讨论 | 第76-82页 |
4.4.1 纳米流体润滑机理分析 | 第76-77页 |
4.4.2 切削力的频域特性分析 | 第77-79页 |
4.4.3 表面轮廓的功率谱密度分析 | 第79-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5章 不同基础油的理化特性对微量润滑端面铣削45钢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 | 第84-100页 |
5.1 引言 | 第84页 |
5.2 实验研究 | 第84-88页 |
5.2.1 实验设备 | 第84-85页 |
5.2.2 实验材料 | 第85-87页 |
5.2.3 实验方案 | 第87-88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88-95页 |
5.3.1 铣削力 | 第88-89页 |
5.3.2 摩擦系数 | 第89-90页 |
5.3.3 比能 | 第90页 |
5.3.4 表面粗糙度 | 第90-92页 |
5.3.5 切屑表面形貌 | 第92-93页 |
5.3.6 工件表面形貌 | 第93-95页 |
5.4 分析与讨论 | 第95-99页 |
5.4.1 植物油分子结构 | 第95-97页 |
5.4.2 植物油粘度 | 第97-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6章 不同纳米流体对微量润滑端面铣削钛合金的影响及摩擦学特性分析 | 第100-118页 |
6.1 引言 | 第100页 |
6.2 实验研究 | 第100-103页 |
6.2.1 实验设备 | 第100-101页 |
6.2.2 实验材料 | 第101-103页 |
6.2.3 实验方案 | 第103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103-113页 |
6.3.1 铣削力 | 第103-105页 |
6.3.2 摩擦系数 | 第105页 |
6.3.3 比能 | 第105-106页 |
6.3.4 表面粗糙度 | 第106-109页 |
6.3.5 切屑表面形貌 | 第109-111页 |
6.3.6 工件表面形貌和能谱 | 第111-113页 |
6.4 分析与讨论 | 第113-116页 |
6.4.1 纳米粒子理化性质分析 | 第113-115页 |
6.4.2 纳米流体粘度分析 | 第115-11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7.1 结论 | 第118-119页 |
7.2 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成果及奖励 | 第132-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