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绪论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猪嗜血支原体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27页 |
1 猪嗜血支原体 | 第13-14页 |
2 猪嗜血支原体诊断技术 | 第14-17页 |
2.1 临床诊断 | 第14页 |
2.2 形态学检测 | 第14-15页 |
2.3 病原体的体外培养 | 第15页 |
2.4 免疫学诊断 | 第15页 |
2.5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15-17页 |
2.5.1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 第15-16页 |
2.5.2 DNA杂交 | 第16-17页 |
2.6 动物感染试验 | 第17页 |
3 猪嗜血支原体ELISA试剂盒发展现状 | 第17页 |
4 猪嗜血支原体和汉赛巴尔通体的流行病学 | 第17-20页 |
4.1 猪嗜血支原体的流行情况 | 第17-18页 |
4.2 汉赛巴尔通体的流行情况 | 第18-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7页 |
第二章 猪嗜血支原体血清阻断ELISA剂盒的制备与保存期实验 | 第27-47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28-33页 |
1.1 材料 | 第28页 |
1.2 方法 | 第28-33页 |
1.2.1 包被抗原MSG1的制备与质量检测 | 第28-29页 |
1.2.2 抗原包被板的制备与质量检测 | 第29-30页 |
1.2.3 阴阳性对照血清的制备与质量检测 | 第30页 |
1.2.4 1A7-HRP酶标抗体工作液的配制与质量检测 | 第30-31页 |
1.2.5 显色液、10倍浓缩洗涤液、样品稀释液、终止液的制备与质量检测 | 第31页 |
1.2.6 试剂盒的组装 | 第31-32页 |
1.2.7 试剂盒的加速保存试验 | 第32-33页 |
1.2.8 试剂盒的长期保存试验 | 第33页 |
2 结果 | 第33-42页 |
2.1 包被抗原MSG1的制备与质量检测 | 第33-35页 |
2.1.1 重组MSG1蛋白的SDS-PAGE | 第33页 |
2.1.2 重组MSG1蛋白的大量表达及纯化鉴定 | 第33-34页 |
2.1.3 重组MSG1蛋白的Western-blot鉴定 | 第34-35页 |
2.1.4 MSG1重组蛋白浓度测定 | 第35页 |
2.2 阴阳性对照血清的质量检测 | 第35页 |
2.2.1 物理性状检验和无菌检验 | 第35页 |
2.2.2 阴阳对照血清抗体检测 | 第35页 |
2.3 抗原包被板的制备和质量检测 | 第35-36页 |
2.3.1 抗原包被板的制备 | 第35页 |
2.3.2 抗原包被板的质量检测 | 第35-36页 |
2.4 1A7-HRP酶标单抗工作液的制备与质量检测 | 第36页 |
2.4.1 1A7-HRP酶标单抗工作液的制备 | 第36页 |
2.4.2 1A7-HRP酶标单抗工作液的质量检测 | 第36页 |
2.5 10倍浓缩洗涤液、样品稀释液的配制与质量检测 | 第36-37页 |
2.5.1 10倍浓缩洗涤液、样品稀释液的配制 | 第36-37页 |
2.5.2 10倍浓缩洗涤液、样品稀释液的质量检测 | 第37页 |
2.6 显色液的制备与质量检测 | 第37页 |
2.6.1 显色液的制备 | 第37页 |
2.6.2 显色液的制备的质量检测 | 第37页 |
2.7 终止液的配制与质量检测 | 第37-38页 |
2.7.1 终止液的配制 | 第37页 |
2.7.2 终止液的质量检测 | 第37-38页 |
2.8 抗原包被板的加速保存实验 | 第38页 |
2.9 阴阳性对照血清的加速保存实验 | 第38-39页 |
2.10 1A7-HRP酶标单抗的加速保存实验 | 第39页 |
2.11 显色液的加速保存实验 | 第39-40页 |
2.12 10倍浓缩洗涤液、样品稀释液和终止液的加速保存实验 | 第40页 |
2.13 试剂盒的初步组装和加速保存实验 | 第40-41页 |
2.13.1 试剂盒的初步组装 | 第40页 |
2.13.2 试剂盒的加速保存实验 | 第40-41页 |
2.14 试剂盒的4℃长期保存实验 | 第41-42页 |
2.14.1 试剂盒主要试剂的物理性状检验与无菌检验 | 第41页 |
2.14.2 试剂盒的稳定性检测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第三章 中国东部地区猪嗜血支原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第47-61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48-49页 |
1.1 材料 | 第48页 |
1.1.1 血清样本来源 | 第48页 |
1.2 方法 | 第48-49页 |
1.2.1 血清学检测 | 第48-49页 |
1.2.2 数据分析 | 第49页 |
2 结果 | 第49-54页 |
2.1 感染地区的分布 | 第49-51页 |
2.1.1 不同地区猪嗜血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 第49-50页 |
2.1.2 浙江地区猪嗜血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 第50页 |
2.1.3 江苏地区猪嗜血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 第50-51页 |
2.2 季节性感染 | 第51-52页 |
2.3 在不同类型猪中的感染分布 | 第52-53页 |
2.4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中国东部猪嗜血支原体血清阳性率检测结果 | 第53-54页 |
2.4.1 2014年猪嗜血支原体体在不同年龄猪群中的血清阳性率 | 第53页 |
2.4.2 2015年猪嗜血支原体体在不同年龄猪群中的血清阳性率 | 第53-54页 |
2.4.3 2016年猪嗜血支原体体在不同年龄猪群中的血清阳性率 | 第54页 |
3 讨论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第四章 中国东部地区猪群中汉赛巴尔通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第61-73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62-63页 |
1.1 血清来源 | 第62页 |
1.2 血清学检测 | 第62-63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63页 |
2 结果 | 第63-67页 |
2.1 感染地区的分布 | 第63-64页 |
2.2 季节性感染 | 第64页 |
2.3 在不同类型猪中的感染分布 | 第64-65页 |
2.4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猪群汉赛巴尔通体血清阳性率检测结果 | 第65-67页 |
2.4.1 2014年汉赛巴尔通体在不同年龄猪群中的血清阳性率 | 第65页 |
2.4.2 2015年汉赛巴尔通体在不同年龄猪群中的血清阳性率 | 第65-66页 |
2.4.3 2016年汉赛巴尔通体在不同年龄猪群中的血清阳性率 | 第66页 |
2.4.4 2014、2015和2016年汉赛巴尔通体的血清阳性率差异性比较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