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一)活动的界定 | 第14页 |
(二)活动教学的界定 | 第14-15页 |
(三)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界定 | 第15-16页 |
(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 | 第16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 第16-17页 |
(二)认知和心理发展阶段论 | 第17-18页 |
(三)发生认识论 | 第18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一)活动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二)活动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 第22-29页 |
一、针对生物学教材的分析 | 第22-24页 |
(一)从生物学教材的宏观分析 | 第22-23页 |
(二)从生物学教材的微观分析 | 第23-24页 |
二、针对《新课标》的分析 | 第24-25页 |
(一)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分析 | 第24-25页 |
(二)从《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分析 | 第25页 |
(三)从《新课标》的课程内容分析 | 第25页 |
三、针对学生的发展情况的分析 | 第25-26页 |
四、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的教学策略 | 第26-29页 |
(一)依据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活动教学目标 | 第26-27页 |
(二)创设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 第27页 |
(三)合理运用活动资源,避免形式花哨 | 第27-28页 |
(四)活动类型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28-29页 |
第四章 三种类型活动教学的实施步骤及案例设计和分析 | 第29-43页 |
一、体验型活动教学 | 第29-34页 |
(一)体验型活动教学的实施步骤 | 第29-30页 |
(二)体验型活动教学的案例设计和分析 | 第30-34页 |
二、交往型活动教学 | 第34-38页 |
(一)交往型活动教学的实施步骤 | 第35页 |
(二)交往型活动教学的案例设计和分析 | 第35-38页 |
三、探究型活动教学 | 第38-43页 |
(一)探究型活动教学的实施步骤 | 第38-39页 |
(二)探究型活动教学的案例设计和分析 | 第39-43页 |
第五章 高中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43-46页 |
一、研究方案 | 第4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43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4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43页 |
二、研究过程 | 第43-44页 |
三、研究结果 | 第44-46页 |
(一)实验前的生物学成绩统计分析 | 第44页 |
(二)实验后的生物学成绩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三)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46-49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一)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的教学策略 | 第46页 |
(二)三种类型的活动教学的实施步骤 | 第46页 |
(三)三种类型的活动教学的案例设计和分析 | 第46页 |
(四)对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46-47页 |
二、对于高中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开展的建议 | 第47-48页 |
(一)利用学生“助教”辅助活动教学的进程 | 第47-48页 |
(二)加强生物教师素质,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 第48页 |
(三)活动教学的评价方式多元化发展 | 第48页 |
三、不足与反思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1:期中考试成绩 | 第52-54页 |
附录2:期末考试成绩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