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先秦儒家人生境界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引言第10-18页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第10-11页
        1.问题的提出第10页
        2.选题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5-16页
        1.研究思路第15页
        2.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16-18页
一、先秦儒家人生境界的理论基础第18-24页
    (一)天命的预设第18-19页
    (二)仁道的原则第19-21页
    (三)人性的依据第21-24页
二、先秦儒家人生价值目标及境界追求第24-36页
    (一)价值目标第24-30页
        1.修己安人第24-25页
        2.义以为上第25-27页
        3.天道至诚第27-28页
        4.内圣外王第28-29页
        5.止于至善第29-30页
    (二)境界追求第30-36页
        1.孔颜之乐第30-32页
        2.穷达之境第32-33页
        3.持中达和第33-34页
        4.天人合一第34-36页
三、先秦儒家人生境界的实现第36-46页
    (一)为仁由己第36-37页
    (二)行礼达仁第37-38页
    (三)居仁由义第38-39页
    (四)浩然正气第39-40页
    (五)持经达权第40-41页
    (六)学思知行第41-43页
    (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43-46页
四、先秦儒家人生境界的历史影响和现代启示第46-53页
    (一)对汉儒的影响第46-47页
    (二)对宋儒的影响第47-48页
    (三)先秦儒家人生境界思想的现代启示第48-53页
        1.修身为本立德树人第48-49页
        2.以义制利义利统一第49-50页
        3.立己达人忧乐天下第50页
        4.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第50-51页
        5.人心向善社会和谐第51-53页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后记第59-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性伪合”以“成圣”:荀子人性论思想探析
下一篇:机器人权利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其风险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