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2-19页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选题背景第12页
        2.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16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1.研究思路第16-17页
        2.研究方法第17页
    (四)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17-19页
        1.重点难点第17-18页
        2.创新点第18-19页
一、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相关概况第19-27页
    (一) 理想信念与理想信念教育第19-21页
        1.理想信念的内涵和功能第19-20页
        2.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及特征第20-21页
    (二) 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概述第21-25页
        1.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2.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基础第23-24页
        3.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第24-25页
    (三) 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25-27页
        1.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夯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第26页
        2.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第26页
        3.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载体第26-27页
二、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功经验第27-38页
    (一) 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第27-29页
        1.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是主导第27-28页
        2.军队理想信念教育是关键第28页
        3.人民群众理想信念教育是基础第28-29页
    (二) 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第29-32页
        1.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第29页
        2.党的优良作风教育第29-30页
        3.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第30-31页
        4.形势和政策教育第31-32页
    (三) 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第32-34页
        1.党校教育培训第32页
        2.整党整风净化第32-33页
        3.生产生活渗透第33页
        4.报章期刊宣传第33-34页
    (四) 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原则的发展性第34-38页
        1.理想信念教育与理论修养相结合第34-35页
        2.理想信念教育与党性修养相结合第35-36页
        3.理想信念教育与道德素养相结合第36-37页
        4.理想信念教育与实干精神相结合第37-38页
三、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第38-50页
    (一) 以理论为指导: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38-41页
        1.坚持崇高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第38-39页
        2.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教育第39-40页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40页
        4.加强时政教育第40-41页
    (二) 以实践为基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第41-44页
        1.“以人为本”发扬民主精神第42页
        2.“典型示范”发挥榜样作用第42-43页
        3.“加强宣传”强化渗透力量第43页
        4.“自我批评”鼓励自我教育第43-44页
    (三) 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第44-47页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第44-45页
        2.实事求是原则第45-46页
        3.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原则第46页
        4.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第46-47页
    (四) 以环境为依托: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第47-50页
        1.夯实家庭教育,奠定坚实基础第47-48页
        2.重视学校教育,创新培养方式第48-49页
        3.加强社会教育,丰富社会实践第49页
        4.开展网络教育,挖掘文化活力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后记第53-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美高中数学圆锥曲线部分教材难度比较--以中国人教A版和美国Glencoe版为例
下一篇:移动网络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