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一、选题理由与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8-11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趋势 | 第10-11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理论阐述 | 第14-18页 |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一)认知冲突的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二)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 | 第15页 |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 | 第15-16页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化与外化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状况调查 | 第18-29页 |
一、调查研究方案 | 第18-23页 |
(一)调查研究目的 | 第18页 |
(二)调查研究对象 | 第18页 |
(三)调查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四)调查研究过程 | 第19-20页 |
(五)调查结果分析与相关结论总结 | 第20-23页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应对学生认知冲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3-29页 |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应对学生认知冲突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不能有效应对学生认知冲突的原因 | 第25-29页 |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处理 | 第29-35页 |
一、处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应遵循的原则 | 第29-31页 |
(一)抓大放小与合理兼顾原则 | 第29-30页 |
(二)积极应对和缓慢渗透原则 | 第30页 |
(三)课前预想与课堂生成原则 | 第30页 |
(四)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原则 | 第30-31页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实践处理 | 第31-35页 |
(一)多媒体信息和法律法规的冲突及处理 | 第31-32页 |
(二)社会现象和教材内容的冲突及处理 | 第32-33页 |
(三)道德良知和法律规定的冲突及处理 | 第33-34页 |
(四)狭隘认知和社会愿景的冲突及处理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A)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情况调查问卷 | 第38-40页 |
(附录 B)各年级调查问卷结果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44页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