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二) 跨学科研究法 | 第11页 |
四、理论依据 | 第11-12页 |
(一) 涵化理论 | 第11页 |
(二) 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11-12页 |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2页 |
(一)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页 |
(二) 研究的不足 | 第12页 |
第二章 影视文化与价值观教育相关理论概述 | 第12-16页 |
一、影视文化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2-14页 |
(一) 文化和影视文化的内涵 | 第12-13页 |
(二) 影视文化的功能 | 第13-14页 |
二、价值观的内涵及特性 | 第14-15页 |
(一) 价值观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 价值观的特性 | 第15页 |
(三)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 第15页 |
三、影视文化与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性 | 第15-16页 |
(一) 影视文化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文化载体 | 第15-16页 |
(二) 价值观教育为影视文化的正确发展指明方向 | 第16页 |
第三章 当前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现状 | 第16-26页 |
一、当前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积极影响 | 第17-20页 |
(一) 励志鼓舞类的影视文化具有价值引导作用 | 第17页 |
(二) 传统文化类的影视文化具有思想传承作用 | 第17-18页 |
(三) 现实类主旋律影视文化具有滋养心灵作用 | 第18-19页 |
(四) 社会公益性的影视文化具有教导育人作用 | 第19-20页 |
二、当前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20-23页 |
(一) 低俗化的影视文化易造成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偏离 | 第20页 |
(二) 西方化的影视文化易造成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模糊 | 第20-21页 |
(三) 虚幻化的影视文化易造成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弱化 | 第21-22页 |
(四) 泛娱化的影视文化易造成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迷失 | 第22-23页 |
三、当前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作用的归因分析 | 第23-26页 |
(一) 政府:对影视文化监管不力 | 第23-24页 |
(二) 影视文化:制播导向出现偏差 | 第24-25页 |
(三) 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不强 | 第25页 |
(四) 大学生:影视鉴赏能力普遍不高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当前影视文化影响下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 第26-33页 |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完善影视文化的规范建设 | 第26-28页 |
(一) 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规范影视文化市场 | 第26-27页 |
(二)完善影视文化的市场监管,进行影视传播的结构化管理 | 第27-28页 |
二、以主流影视文化为载体,坚持影视创作的正确方向 | 第28-29页 |
(一) 加强行业自律,坚持正确的影视制播导向 | 第28页 |
(二) 强化责任担当,创作主旋律强、正能量满的作品 | 第28-29页 |
三、以校园影视文化建设为目标,发挥影视作品的引导功能 | 第29-31页 |
(一) 完善校园影视文化建设,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 第29-30页 |
(二) 合理利用影视文化载体,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 第30-31页 |
四、以全面提升个人素质为己任,肩负时代命运的洗礼召唤 | 第31-33页 |
(一) 增强影视鉴赏能力,抵制不良影视文化 | 第31-32页 |
(二) 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不负新时代的重托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Abstract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