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思路、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4.1 本文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7-19页 |
1.4.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包商银行小企业贷款现状分析 | 第20-27页 |
2.1 包商银行简介及市场定位 | 第20-21页 |
2.2 包商银行小企业贷款项目的能力建设 | 第21-24页 |
2.2.1 高效的信贷队伍的建设 | 第21-22页 |
2.2.2 借鉴世界技术,设计符合小企业特点的业务框架及流程 | 第22-23页 |
2.2.3 健康信贷文化的打造是项目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 | 第23-24页 |
2.3 小企业贷款项目成果和运作模式探讨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包商银行小企业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第27-34页 |
3.1 小企业角度下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第27-32页 |
3.1.1 小企业底子薄、资产规模小 | 第27页 |
3.1.2 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 第27-29页 |
3.1.3 小企业贷款的操作成本高 | 第29-30页 |
3.1.4 银行借贷中的信息不对称 | 第30-31页 |
3.1.5 其它原因引起的贷款风险 | 第31-32页 |
3.2 包商银行角度下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第32-34页 |
3.2.1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不完善 | 第32-33页 |
3.2.2 职业道德而造成的风险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包商银行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实践研究 | 第34-44页 |
4.1 贷前的风险防控机制 | 第34-36页 |
4.2 贷中的风险防控 | 第36-41页 |
4.2.1 分析阶段风险防控 | 第36-39页 |
4.2.2 决策阶段 | 第39-40页 |
4.2.3 信贷文件的拟定及担保品 | 第40-41页 |
4.2.4 发放阶段 | 第41页 |
4.3 贷后的风险防控 | 第41-44页 |
4.3.1 监控阶段 | 第42-43页 |
4.3.2 还款阶段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包商银行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经验总结 | 第44-48页 |
5.1 树立科学的风险观,强化包商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 第44-46页 |
5.1.1 强化系统风险管理意识 | 第44-45页 |
5.1.2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第45页 |
5.1.3 借鉴先进风险管理方法,不断探索新型风险防近技术 | 第45页 |
5.1.4 形成“以正向激励为主”的评价体系 | 第45-46页 |
5.1.5 建立多层次专家队伍,强化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 第46页 |
5.2 加强同金融监管部门的联系,维护健康的金融环境 | 第46-48页 |
5.2.1 加强违约信息披露,寻求相关政策和法律支持 | 第46页 |
5.2.2 配合金融监管部门,加大金融的监管力度 | 第46-47页 |
5.2.3 营造公民的信用意识,建立诚信社会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