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2.1 关于股权投资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关于股权投资介入时机 | 第15-16页 |
1.2.3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4 关于股权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 | 第17-19页 |
1.2.5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20-2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1-2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 第25-3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29页 |
2.1.1 股权投资 | 第25-26页 |
2.1.2 股权投资介入时机 | 第26-27页 |
2.1.3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 | 第27-29页 |
2.2 相关理论借鉴 | 第29-34页 |
2.2.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9-31页 |
2.2.2 企业融资理论 | 第31-32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2-33页 |
2.2.4 企业技术创新理论 | 第33-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第3章 理论分析 | 第37-45页 |
3.1 股权投资对企业创新数理推导 | 第37-40页 |
3.2 股权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 | 第40-43页 |
3.2.1 遴选过滤机制 | 第40-41页 |
3.2.2 资源整合机制 | 第41-42页 |
3.2.3 监督激励机制 | 第42-43页 |
3.3 股权投资介入时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及现状分析 | 第45-57页 |
4.1 效率模型设定 | 第45-50页 |
4.1.1 效率评价模型设定 | 第45-48页 |
4.1.2 CRS模型 | 第48-49页 |
4.1.3 VRS模型 | 第49-50页 |
4.1.4 DEA模型导向的界定 | 第50页 |
4.2 投入产出指标选择及描述性分析 | 第50-52页 |
4.2.1 投入产出指标界定 | 第50-51页 |
4.2.2 数据选取与描述性分析 | 第51-52页 |
4.3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 | 第52-56页 |
4.3.1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趋势 | 第53-54页 |
4.3.2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行业差距 | 第54-55页 |
4.3.3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行业趋势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股权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57-77页 |
5.1 实证方法 | 第57-61页 |
5.2 模型构建与模型说明 | 第61-62页 |
5.2.1 股权投资影响技术创新效率模型构建 | 第61页 |
5.2.2 股权投资介入时机影响技术创新效率模型构建 | 第61-62页 |
5.3 模型变量设定 | 第62-64页 |
5.3.1 被解释变量 | 第62页 |
5.3.2 解释变量 | 第62-63页 |
5.3.3 控制变量 | 第63-64页 |
5.4 相关性分析与描述性统计 | 第64-67页 |
5.4.1 相关性分析 | 第64-66页 |
5.4.2 描述性统计 | 第66-67页 |
5.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67-75页 |
5.5.1 股权投资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 | 第67-70页 |
5.5.2 股权投资介入时机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 | 第70-72页 |
5.5.3 稳健性检验 | 第72-75页 |
5.6 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7-8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7-78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8-80页 |
6.2.1 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 第78页 |
6.2.2 建立和完善股权投资基金多元化退出方式 | 第78-79页 |
6.2.3 积极扶持初创期企业,发展“企业-高校-股权投资”模式 | 第79-80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攻读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