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理论力学(一般力学)论文--动力学论文--碰撞理论(撞击理论)论文

含间隙旋转副碰撞模型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1.3 含间隙接触碰撞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粗糙表面接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含间隙旋转副碰撞模型的建立第19-37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分形几何概论第19-22页
        2.2.1 分形几何第19-21页
        2.2.2 分形维数第21-22页
    2.3 粗糙面的分形表征第22-24页
    2.4 微凸体的变形接触第24-28页
        2.4.1 单个微凸体接触第24-25页
        2.4.2 微凸体的尺寸分布第25-26页
        2.4.3 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第26页
        2.4.4 微凸体的法向载荷第26-28页
    2.5 修正接触刚度模型第28-31页
        2.5.1 单个微凸体法向刚度第29-30页
        2.5.2 修正法向接触刚度第30-31页
    2.6 接触碰撞力模型第31-34页
        2.6.1 hertz接触碰撞力模型第31-32页
        2.6.2 kelvin-voigt接触碰撞力模型第32-33页
        2.6.3 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第33-34页
    2.7 修正接触碰撞力模型第34-36页
    2.8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修正模型数值分析第37-48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数值分析参数第37页
    3.3 修正接触刚度系数模型分析第37-41页
        3.3.1 修正接触刚度系数随间隙尺寸的变化规律第37-38页
        3.3.2 修正接触刚度系数随压缩深度的变化规律第38-39页
        3.3.3 不同粗糙度下修正接触刚度系数的比较第39-41页
    3.4 模型的对比分析第41-43页
        3.4.1 不同间隙尺寸下模型对比分析第41-42页
        3.4.2 不同恢复系数下模型对比分析第42-43页
    3.5 修正接触碰撞力模型分析第43-47页
        3.5.1 不同恢复系数下碰撞过程分析第43-45页
        3.5.2 不同初始速度下碰撞过程分析第45-46页
        3.5.3 不同粗糙度下碰撞过程分析第46-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修正接触碰撞力模型的实验研究第48-60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实验方案设计第48-54页
        4.2.1 实验台总体结构设计第48-49页
        4.2.2 实验台检测系统第49-52页
        4.2.3 实验台驱动系统第52-54页
    4.3 实验参数及测量第54-55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5-59页
        4.4.1 16.5 mm半径碰撞块实验结果第55-57页
        4.4.2 16 mm半径碰撞块实验结果第57-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修正接触碰撞力模型应用研究第60-71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含间隙单铰链机械臂动力学建模第60-63页
        5.2.1 机械臂系统模型第60页
        5.2.2 含间隙单铰链机械臂动力学方程第60-62页
        5.2.3 含间隙单铰链机械臂接触碰撞判定条件第62-63页
    5.3 含间隙单铰链机械臂动力学分析第63-70页
        5.3.1 驱动力已知时轴销的接触力和中心运动轨迹第63-64页
        5.3.2 不同间隙下轴销的接触力和中心运动轨迹比较第64-66页
        5.3.3 不同转速下轴销的接触力和中心运动轨迹比较第66-68页
        5.3.4 不同粗糙度下轴销的接触力和中心运动轨迹比较第68-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非对称Lp-Brunn-Minkowski理论中某些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时间尺度上几类时滞动力方程振动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