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9页 |
引言 | 第10页 |
1.1 MOFs材料概述 | 第10-12页 |
1.1.1 MOFs材料的结构与性质 | 第10-11页 |
1.1.2 MOFs材料的合成 | 第11页 |
1.1.3 MOFs材料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 新型MOFs复合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 | 第12-24页 |
1.2.1 金属负载 | 第13-17页 |
1.2.2 分级结构的构建 | 第17-24页 |
1.3 MOFs复合材料在光催化中应用及问题 | 第24-27页 |
1.3.1 MOFs复合材料在光催化中应用 | 第24-25页 |
1.3.2 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 第27-29页 |
1.4.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4.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2章 实验条件与分析方法 | 第29-36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9-30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2 催化剂的分析测定方法 | 第30-32页 |
2.2.1 催化剂表面形貌分析 | 第30页 |
2.2.2 催化剂化学组成分析 | 第30页 |
2.2.3 催化剂晶型分析 | 第30-31页 |
2.2.4 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道分析 | 第31页 |
2.2.5 催化剂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页 |
2.2.6 催化剂表面化学形态分析 | 第31-32页 |
2.3 催化剂活性的评定方法 | 第32-36页 |
2.3.1 目标污染物 | 第32页 |
2.3.2 染料吸附实验 | 第32-33页 |
2.3.3 染料降解实验 | 第33-34页 |
2.3.4 检测分析 | 第34-36页 |
第3章 MIL-101(Cr)负载铁碳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 | 第36-47页 |
3.1 MIL-101(Cr)的制备 | 第36页 |
3.2 MIL-101(Cr)负载铁碳氧化物的制备 | 第36页 |
3.3 其他材料的制备 | 第36-37页 |
3.3.1 MIL-53(Cr)的制备 | 第36-37页 |
3.3.2 介孔NH_2-SiO_2的制备 | 第37页 |
3.3.3 MIL-53(Cr)、P25、NH_2-SiO_2负载铁碳氧化物的制备 | 第37页 |
3.4 MIL-101(Cr)负载铁碳氧化物的表征 | 第37-46页 |
3.4.1 表面形貌分析 | 第37-38页 |
3.4.2 元素分析 | 第38-39页 |
3.4.3 XRD分析 | 第39-41页 |
3.4.4 表面基团FT-IR分析 | 第41-43页 |
3.4.5 比表面积及孔隙分布分析 | 第43-44页 |
3.4.6 表面化学形态XPS分析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MIL-101(Cr)负载铁碳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7-58页 |
4.1 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4.1.1 Fe~(3+)负载浓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4.1.2 有机酸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 光照及H_2O_2的影响 | 第49-51页 |
4.3 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 第51-53页 |
4.4 不同载体体系催化剂催化效果对比研究 | 第53-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实验结论 | 第58-59页 |
5.2 问题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