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电动汽车用分数槽绕组内嵌稀土永磁转子驱动装置及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8-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特点和设计流程第12-14页
        1.3.1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特点第12-13页
        1.3.2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设计流程第13-14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主要参数设计第15-24页
    2.1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的主要技术指标第15页
    2.2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转子结构设计第15-18页
        2.2.1 电枢直径计算第15-16页
        2.2.2 转子设计及永磁体尺寸计算第16-18页
    2.3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定子设计第18-23页
        2.3.1 极槽配合方案第19-20页
        2.3.2 定子冲片设计第20页
        2.3.3 定子绕组设计第20-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磁路分析第24-33页
    3.1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磁路计算依据第24-25页
    3.2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等效磁路模型第25-32页
        3.2.1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等效磁路磁导计算第27-31页
        3.2.2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漏磁分析第31-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基于Ansoft的永磁同步驱动电机有限元分析第33-53页
    4.1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有限元原理、约束及软件应用第33-36页
        4.1.1 电磁场的有限元分析原理第33-34页
        4.1.2 电磁场有限元的约束条件第34-36页
        4.1.3 电磁有限元的软件应用第36页
    4.2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空载分析第36-48页
        4.2.1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二维空载仿真分析第37-39页
        4.2.2 隔磁气隙宽度尺寸对气隙磁密度的影响第39-43页
        4.2.3 隔磁气隙高度尺寸对气隙磁密度的影响第43-46页
        4.2.4 空载反电动势及齿槽转矩计算第46-48页
    4.3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带载分析第48-52页
        4.3.1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带载场分析第48-49页
        4.3.2 带载电气参数仿真计算第49-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控制技术与故障仿真分析第53-67页
    5.1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控制技术第53-56页
        5.1.1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控制原理第53-54页
        5.1.2 位置传感器类型及位置选择第54-55页
        5.1.3 有限元场路耦合控制电路第55-56页
    5.2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故障仿真与分析第56-65页
        5.2.1 驱动电路的功率器件开路第57-59页
        5.2.2 单相绕组开路第59-61页
        5.2.3 单相匝间短路第61-63页
        5.2.4 单相绕组短路第63-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及参与的课题与发表的论文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内饰造型风格趋势研究
下一篇:高铁枢纽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