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民族学论文

“亚鲁”的信仰—麻山苗族的文化适应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7-24页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第7-10页
        (一)研究缘起第7-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关于麻山苗族的相关研究综述第10-15页
    三、重点概念阐述第15-21页
        (一)信仰第15-18页
        (二)文化适应第18-21页
    四、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第21-23页
    五、研究内容框架第23-24页
第一章 麻山苗族及其“亚鲁”的信仰第24-38页
    一、麻山苗族第24-31页
        (一)历史中的麻山苗族第25-28页
        (二)麻山苗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第28-30页
        (三)麻山苗族生存的社会环境第30-31页
    二、麻山苗族“亚鲁”的信仰第31-38页
第二章 “亚鲁”信仰下的物质生活实践第38-55页
    一、生计方式第38-44页
    二、饮食习惯第44-49页
    三、居住形式第49-53页
    小结第53-55页
第三章 “亚鲁”信仰下的社会关系维护第55-70页
    一、婚礼中的关系第55-60页
    二、葬仪中的关系第60-65页
    三、赶场中的关系第65-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围绕“亚鲁”信仰的精神世界构建第70-83页
    一、民间故事/传说第70-74页
    二、传统节日第74-77页
    三、民间仪式第77-81页
    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亚鲁”信仰的弱化与新时期转型第83-91页
    一、“亚鲁”信仰的弱化第83-87页
        (一)现代化冲击第83-84页
        (二)东郎身份的转变第84-87页
    二、新时期转型第87-91页
结语第91-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糯米的流动:雷公山苗族稻作文化与社会交换
下一篇:黔中苗族“乌牛祭祖”性别研究--以惠水县板长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