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1 肠道菌群在动物体内的定植过程 | 第13-14页 |
1.1.1 肠道菌群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 第14页 |
1.2 丁酸梭菌概述 | 第14-16页 |
1.2.1 丁酸梭菌对肠道消化生理和肠道营养的作用 | 第15-16页 |
1.2.2 丁酸梭菌调节肠道菌群 | 第16页 |
1.3 大肠杆菌概述 | 第16-18页 |
1.3.1 大肠杆菌的生长培养特性及生化特点 | 第16-17页 |
1.3.2 致病性大肠杆菌 | 第17页 |
1.3.3 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4 禽大肠杆菌毒力因子 | 第18-19页 |
1.5 高通量测序技术 | 第19-20页 |
1.5.1 单分子测序技术 | 第19页 |
1.5.2 第二代测序技术 | 第19-20页 |
1.5.3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 | 第20页 |
1.6 宿主防御肽 | 第20-22页 |
1.6.1 禽β-防御素 | 第21-22页 |
1.7 动物体内短链脂肪酸 | 第22-25页 |
2 丁酸梭菌及代谢物对大肠杆菌鞭毛基因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25-3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2.1.1 菌种 | 第25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5页 |
2.1.3 样品的处理 | 第25-26页 |
2.1.4 挥发性脂肪酸测定 | 第26-27页 |
2.1.5 丁酸梭菌处理大肠杆菌 | 第27页 |
2.1.6 大肠杆菌鞭毛基因及毒力基因荧光定量PCR | 第27-29页 |
2.1.7 统计分析 | 第29页 |
2.2 结果 | 第29-32页 |
2.2.1 丁酸梭菌体外培养及其代谢 | 第29-30页 |
2.2.2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鞭毛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3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 讨论 | 第32-34页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3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炎症因子和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5-5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3.1.1 饲养管理与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3.1.2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 第36-37页 |
3.2 结果 | 第37-46页 |
3.2.1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2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鸡回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39-43页 |
3.2.3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鸡回肠内源性宿主防疫肽表达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4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鸡盲肠内源性宿主防御肽表达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 讨论 | 第46-49页 |
3.3.1 丁酸梭菌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2 丁酸梭菌对雏鸡宿主防御肽表达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3 丁酸梭菌对雏鸡肠道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4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谱的影响 | 第50-6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4.1.1 样品收集情况 | 第50页 |
4.1.2 主要试验仪器 | 第50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4.1.4 粪便总DNA提取 | 第50页 |
4.1.5 高通量测序分析 | 第50-51页 |
4.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1页 |
4.1.7 统计分析 | 第51页 |
4.2 结果 | 第51-64页 |
4.2.1 回肠内容物和盲肠内容物SCFA | 第51-53页 |
4.2.2 盲肠内容物细菌高通量测序 | 第53-64页 |
4.3 讨论 | 第64-66页 |
4.4 结论 | 第66-67页 |
5 全文小结、创新点及后续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5.1 全文小结 | 第67页 |
5.2 创新点 | 第67页 |
5.3 后续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图版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