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S模型的中国光伏产品出口贸易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光伏产品出口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CMS模型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于CMS模型的相关理论框架 | 第15-18页 |
2.1 CMS模型 | 第15-16页 |
2.2 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 第16页 |
2.3 出口竞争力理论 | 第16-17页 |
2.4 引力模型 | 第17-18页 |
第3章 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18-26页 |
3.1 出口现状 | 第18-23页 |
3.1.1 出口总量 | 第18-19页 |
3.1.2 出口结构 | 第19-20页 |
3.1.3 出口市场 | 第20-22页 |
3.1.4 贸易方式 | 第22-23页 |
3.1.5 出口省市 | 第23页 |
3.2 存在问题 | 第23-26页 |
3.2.1 出口额与出口价格双双下滑 | 第23-24页 |
3.2.2 出口产品结构集中度过高 | 第24页 |
3.2.3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 第24页 |
3.2.4 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 | 第24页 |
3.2.5 出口省市分布不均 | 第24-26页 |
第4章 基于CMS模型的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波动分析 | 第26-32页 |
4.1 模型构建 | 第26-28页 |
4.2 数据选取及分析 | 第28-29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第5章 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竞争力及贸易流向分析 | 第32-41页 |
5.1 出口竞争力分析 | 第32-34页 |
5.1.1 内在因素 | 第32-34页 |
5.1.2 外在条件 | 第34页 |
5.2 出口贸易流向分析——基于引力模型 | 第34-41页 |
5.2.1 模型构建 | 第34-36页 |
5.2.2 样本选取及说明 | 第36-37页 |
5.2.3 模型回归及相关检验 | 第37-38页 |
5.2.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5.2.5 出口贸易潜力分析 | 第39-41页 |
第6章 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 第41-45页 |
6.1 积极应对“双反”调查 | 第41-42页 |
6.2 加强高端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第42页 |
6.3 建立自主品牌及龙头企业 | 第42-43页 |
6.4 积极开发国外市场 | 第43页 |
6.5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 第43页 |
6.6 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服务体系 | 第43-4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