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及其对身份认同整合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研究背景第9-25页
    1.1 概念界定第10-15页
        1.1.1 污名知觉第10-12页
        1.1.2 身份认同整合第12-13页
        1.1.3 相关概念第13-15页
    1.2 研究进展第15-22页
        1.2.1 污名知觉第15-18页
        1.2.2 身份认同整合第18-20页
        1.2.3 相关概念第20-22页
    1.3 理论基础第22-23页
        1.3.1 社会认同理论第22页
        1.3.2 认知加工理论第22-23页
        1.3.3 身份威胁理论第23页
    1.4 小结第23-25页
2 问题提出第25-31页
    2.1 以往研究不足第25页
    2.2 研究设计第25-28页
        2.2.1 研究目的第25页
        2.2.2 研究内容第25-26页
        2.2.3 研究假设第26-28页
        2.2.4 研究方法第28页
        2.2.5 研究流程第28页
    2.3 研究意义第28-29页
        2.3.1 理论意义第28-29页
        2.3.2 实践意义第29页
    2.4 研究伦理第29-31页
3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的结构研究第31-43页
    3.1 研究目的第31页
    3.2 研究过程第31-40页
        3.2.1 理论构想第31-34页
        3.2.2 初测问卷第34-38页
        3.2.3 正式问卷第38-40页
    3.3 研究结果第40页
        3.3.1 信度检验第40页
        3.3.2 效度检验第40页
    3.4 分析讨论第40-41页
    3.5 研究结论第41-43页
4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和身份认同整合的现状研究第43-57页
    4.1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的现状特点第43-49页
        4.1.1 研究目的第43页
        4.1.2 研究方法第43-44页
        4.1.3 研究结果第44-48页
        4.1.4 分析讨论第48-49页
        4.1.5 研究结论第49页
    4.2 流动青少年身份认同整合的现状特点第49-57页
        4.2.1 研究目的第49页
        4.2.2 研究方法第49-51页
        4.2.3 研究结果第51-54页
        4.2.4 分析讨论第54-55页
        4.2.5 研究结论第55-57页
5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身份认同整合、群体可渗透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第57-67页
    5.1 研究目的第57页
    5.2 研究方法第57-58页
        5.2.1 研究对象第57页
        5.2.2 研究工具第57-58页
        5.2.3 统计方法第58页
    5.3 研究结果第58-63页
        5.3.1 共同方法偏差第58页
        5.3.2 相关分析第58-59页
        5.3.3 回归分析第59-61页
        5.3.4 中介效应分析第61-63页
    5.4 分析讨论第63-64页
    5.5 研究结论第64-67页
6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对身份认同整合影响的实验研究第67-73页
    6.1 研究目的第67页
    6.2 研究方法第67-69页
        6.2.1 实验对象第67页
        6.2.2 实验设计第67-68页
        6.2.3 实验材料第68-69页
    6.3 研究结果第69-70页
        6.3.1 实验操纵有效性检验第69页
        6.3.2 实验假设检验第69-70页
        6.3.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第70页
    6.4 分析讨论第70-71页
    6.5 研究结论第71-73页
7 总讨论与结论第73-79页
    7.1 总讨论第73-76页
        7.1.1 关于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的结构研究第73页
        7.1.2 关于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和身份认同整合的现状研究第73-75页
        7.1.3 关于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和身份认同整合的关系研究第75-76页
        7.1.4 关于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对身份认同整合影响的实验研究第76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76-77页
        7.2.1 研究不足第76-77页
        7.2.2 研究展望第77页
    7.3 总结论第77-79页
致谢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附录第87-90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7页
    B.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问卷(样题)第87页
    C.流动青少年身份认同整合问卷(样题)第87-88页
    D.群体可渗透性问卷第88页
    E.应对方式量表(样题)第88页
    F.访谈提纲——节选(针对流动青少年)第88-89页
    G.知情同意书——节选(针对流动青少年)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德性、政治与美—伊索克拉底《海伦颂》研究
下一篇:心理咨询师情感能力及其与情绪工作和工作倦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