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11页 |
1.1.1 古希腊的演说传统 | 第7-8页 |
1.1.2 伊索克拉底生平事迹与作品 | 第8-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海伦颂》的译本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3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2 德性、政治与美——《海伦颂》研究 | 第20-45页 |
2.1 《海伦颂》概述 | 第20-21页 |
2.2 哲学应当致力于城邦实务(1-15) | 第21-26页 |
2.2.1 批评苏格拉底的追随者等哲学家(1) | 第21-22页 |
2.2.2 学习先辈与避免虚假论述(2-5) | 第22-23页 |
2.2.3 从哲学、教育和政治层面分析哲学家(6-13) | 第23-25页 |
2.2.4 高尔吉亚的离题与赞颂海伦的准备(14-15) | 第25-26页 |
2.3 德性与美:美贯穿于德性之中(16-38) | 第26-33页 |
2.3.1 美能够征服力量本身(16-17) | 第26-27页 |
2.3.2 忒修斯追求美(18-20) | 第27-28页 |
2.3.3 德性与美的内在关系(21-22) | 第28-29页 |
2.3.4 忒修斯作为城邦的施惠者展现的德性(23-31) | 第29-31页 |
2.3.5 忒修斯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展现的德性(32-38) | 第31-33页 |
2.4 政治与美:美是泛希腊主义思想的政治表征(39-69) | 第33-45页 |
2.4.1 美引发国王的追求与誓约的订立(39-40) | 第33-34页 |
2.4.2 帕里斯为获得高贵的血统选择海伦(41-44) | 第34-35页 |
2.4.3 心智与美的关系及美的一致性(45-48) | 第35-36页 |
2.4.4 美具有政治象征意义(49-53) | 第36-37页 |
2.4.5 尊崇美、渴望美和敬畏美(54-58) | 第37-38页 |
2.4.6 美使海伦获得神灵一样的力量(59-66) | 第38-40页 |
2.4.7 美的政治号召力:美使希腊人联合战胜蛮族(67-69) | 第40-41页 |
2.4.8 美与政治的关系及泛希腊主义思想概述 | 第41-45页 |
3 结语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页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