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介 | 第14-16页 |
1.2.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征 | 第14页 |
1.2.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 第14页 |
1.2.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 | 第14-16页 |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培养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创新点 | 第18页 |
1.5 快速检测测试片培养基的原理和组成 | 第18-19页 |
1.5.1 原理 | 第18页 |
1.5.2 组成 | 第18-19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9页 |
2.1 标准菌株 | 第19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19-21页 |
2.3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2.4 试验样本 | 第21-22页 |
2.5 培养基及药品的配制 | 第22-24页 |
2.5.1 培养基 | 第22页 |
2.5.2 试剂的配制 | 第22-23页 |
2.5.3 测试片整体的制备 | 第23-24页 |
2.6 单因素试验 | 第24-26页 |
2.6.1 试验条件 | 第24页 |
2.6.2 冷凝胶的筛选 | 第24页 |
2.6.3 营养物质 | 第24-25页 |
2.6.4 促进剂 | 第25页 |
2.6.5 抑制剂 | 第25-26页 |
2.7 正交试验 | 第26页 |
2.8 显色底物浓度确定 | 第26-27页 |
2.9 测试片培养基的验证试验 | 第27-29页 |
2.9.1 特异性的验证 | 第27页 |
2.9.2 灵敏度的测定 | 第27页 |
2.9.3 培养时间试验 | 第27页 |
2.9.4 稳定性试验 | 第27页 |
2.9.5 测试片培养基生长率试验 | 第27-28页 |
2.9.6 食品样品检测结果 | 第28页 |
2.9.7 测试片与BP平板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 | 第28-29页 |
第3章 试验结果 | 第29-43页 |
3.1 基础培养基试验结果 | 第29-34页 |
3.1.1 冷凝胶试验结果 | 第29页 |
3.1.2 营养物质试验结果 | 第29-30页 |
3.1.3 促进剂 | 第30-32页 |
3.1.4 抑制剂 | 第32-34页 |
3.2 基础培养基正交试验结果 | 第34-35页 |
3.3 培养基中显色底物浓度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35-36页 |
3.4 培养基验证结果 | 第36-43页 |
3.4.1 特异性验证结果 | 第36-37页 |
3.4.2 灵敏度的测定结果 | 第37-38页 |
3.4.3 培养时间试验结果 | 第38页 |
3.4.4 稳定性的验证结果 | 第38-39页 |
3.4.5 测试片培养基菌株生长率试验 | 第39页 |
3.4.6 食品样品检测结果 | 第39-40页 |
3.4.7 测试片和BP平板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 | 第40-4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3-47页 |
4.1 测试片基础培养基筛选试验分析 | 第43-44页 |
4.2 测试片培养基显色底物浓度筛选试验分析 | 第44页 |
4.3 测试片培养基检测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