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压力加工用设备论文

卷板机自动送料系统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注释表第13-14页
缩略词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卷板机介绍第16-17页
    1.3 国内外卷板机自动送料发展现状及趋势第17-21页
        1.3.1 国外发展现状第17-18页
        1.3.2 国内发展现状第18-20页
        1.3.3 自动送料技术发展趋势第20-21页
    1.4 课题研究意义第21页
    1.5 课题的来源与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自动送料系统整机结构分析与设计第23-34页
    2.1 卷板机自动上料流程分析第23-24页
    2.2 卷板机自动送料系统整机设计第24-27页
        2.2.1 板料搬运装置设计第24-26页
        2.2.2 板料推送装置结构设计第26-27页
    2.3 各执行机构设计第27-30页
        2.3.1 板料搬运机械手机械结构设计第27-29页
        2.3.2 板料推送装置机械结构设计第29-30页
    2.4 自动送料系统的驱动系统结构设计第30-33页
        2.4.1 伺服电机及其运动单元设计第30-32页
        2.4.2 搬运机械手的真空吸盘装置气路单元设计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搬运装置结构静力与模态分析第34-48页
    3.1 搬运装置几何模型建立第34-35页
        3.1.1 搬运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参数第34-35页
        3.1.2 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第35页
    3.2 静力分析有限元法第35-37页
    3.3 ABAQUS软件介绍第37页
    3.4 有限元静力分析第37-41页
        3.4.1 模型简化第38-39页
        3.4.2 网格划分第39-40页
        3.4.3 施加约束与载荷第40页
        3.4.4 静力结果分析第40-41页
    3.5 模态分析有限元法第41-43页
        3.5.1 模态分析相关理论第41-43页
        3.5.2 ABAQUS中模态求解第43页
    3.6 模态分析第43-47页
        3.6.1 搬运装置激振频率第43-44页
        3.6.2 ABAQUS对搬运装置模态分析第44-46页
        3.6.3 模态结果分析第46-47页
    3.7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卷板机自动送料系统的控制设计第48-62页
    4.1 卷板机自动送料系统工作过程分析第48-49页
    4.2 数控系统硬件总体设计第49-50页
    4.3 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第50-58页
        4.3.1 PLC技术及选型第51-52页
        4.3.2 PLC接线与I/O端口分配第52-54页
        4.3.3 伺服系统第54-55页
        4.3.4 系统通讯第55-58页
    4.4 软件设计第58-60页
        4.4.1 驱动伺服电机控制第58-59页
        4.4.2 电机转速测量第59-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卷板机自动送料系统的搬运装置电机模糊PI控制第62-78页
    5.1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原理模型与控制策略第62-63页
        5.1.1 数学原理模型第62-63页
        5.1.2 控制策略第63页
    5.2 电机模糊PI控制第63-71页
        5.2.1 模糊PI参数自整定原理第63-64页
        5.2.2 模糊PI控制器设计第64-68页
        5.2.3 PLC实现电机模糊PI控制第68-71页
    5.3 模糊PI控制在MATLAB中实现第71-77页
        5.3.1 MATLAB/Simulink及工具箱介绍第71-72页
        5.3.2 模糊PI控制仿真第72-73页
        5.3.3 搬运装置电机模糊PI控制仿真第73-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6.1 总结第78-79页
    6.2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致谢第83-8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社会性软件支撑藏区学生通用语水平提升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