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1 干旱、低温对玉米的影响 | 第9-12页 |
1.1.1 干旱、低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 第9-11页 |
1.1.2 干旱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 第11-12页 |
1.1.3 低温冷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 第12页 |
1.2 玉米抗旱耐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转基因玉米产业现状 | 第12-13页 |
1.2.2 玉米遗传转化方法 | 第13-14页 |
1.2.3 转基因玉米抗旱耐寒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冷激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1 冷激蛋白的结构 | 第15-16页 |
1.3.2 冷激蛋白的功能 | 第16-17页 |
1.3.3 冷激蛋白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2 过表达CSP玉米的获得及其遗传分析 | 第19-38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19-2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31页 |
2.2.1 玉米转化培养基配制 | 第21页 |
2.2.2 玉米转化流程 | 第21-22页 |
2.2.3 T0代转基因玉米的PCR检测 | 第22-23页 |
2.2.4 T0代转基因玉米的bar试纸条检测 | 第23-24页 |
2.2.5 F1代转基因玉米的RT-PCR检测 | 第24-27页 |
2.2.6 F1代转基因玉米Southern杂交检测 | 第27-30页 |
2.2.7 F1代转基因植株的遗传分析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2.3.1 转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 | 第31页 |
2.3.2 T0代转化植株的PCR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2.3.3 T0代转化植株的bar试纸条检测结果 | 第32-33页 |
2.3.4 F1代转基因植株的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 | 第33-34页 |
2.3.5 F1代转基因植株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 | 第34-36页 |
2.3.6 F1代转基因植株遗传分析 | 第36-37页 |
2.4 讨论 | 第37页 |
2.5 小结 | 第37-38页 |
3 过表达CSP玉米的抗旱和耐寒性分析 | 第38-51页 |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38-39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38-3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3.2.1 转基因玉米的干旱和低温胁迫处理 | 第39页 |
3.2.2 转基因玉米的生理指标检测 | 第39-4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3.3.1 干旱胁迫对转基因玉米的影响 | 第42-46页 |
3.3.2 低温胁迫对转基因玉米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 讨论 | 第48-49页 |
3.5 小结 | 第49-51页 |
4 过表达CSP玉米的田间抗旱性分析 | 第51-61页 |
4.1 试验地点 | 第51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4.3.1 田间最大持水量的测定 | 第51页 |
4.3.2 田间试验设计和材料种植 | 第51-52页 |
4.3.3 田间农艺性状测定 | 第52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4.4.1 田间试验处理结果 | 第52-53页 |
4.4.2 植株性状统计结果 | 第53-55页 |
4.4.3 穗部性状统计结果 | 第55-59页 |
4.5 讨论 | 第59页 |
4.6 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A 缩略语 | 第68-69页 |
附录B 论文中所用的DNAMarker | 第69-70页 |
附录C 论文中所用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图谱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