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棉纤维发育的生物学过程 | 第10-13页 |
1.1 纤维原始细胞的启动分化 | 第10-12页 |
1.2 纤维细胞初生壁伸长 | 第12页 |
1.3 次生壁增厚 | 第12页 |
1.4 脱水成熟 | 第12-13页 |
2 棉花种子发育的生物学过程 | 第13-14页 |
2.1 种胚形态发生 | 第13页 |
2.2 种胚脱水和成熟 | 第13-14页 |
3 棉花种子-纤维库的关系 | 第14-15页 |
3.1 “源库”理论 | 第14页 |
3.2 棉花种子-纤维库的界定 | 第14页 |
3.3 种子-纤维库发育的互作 | 第14-15页 |
4 碳代谢酶协同表达对种子-纤维库的影响 | 第15-17页 |
4.1 转化酶对种子-纤维库的影响 | 第15-16页 |
4.2 蔗糖合成酶(SS)对种子-纤维库的影响 | 第16页 |
4.3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对种子-纤维库的影响 | 第16-17页 |
5 碳水化合物对种子和纤维发育的影响 | 第17页 |
6 影响衣分形成的因素 | 第17-18页 |
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20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1.2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 第20页 |
2 试验材料取样 | 第20-21页 |
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21-24页 |
3.1 蔗糖、果糖、淀粉、葡萄糖和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3.2 碳代谢关键酶:VIN、CWIN、SPS、SS的提取和测定 | 第21-24页 |
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54页 |
1 品系A201与A705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表现与差异 | 第25-26页 |
1.1 产量性状 | 第25-26页 |
1.2 纤维品质性状 | 第26页 |
2 品系A705与A201棉铃开花后1D原始纤维细胞启动密度、花后20D和25D种胚子叶厚度及成熟时粗脂肪含量的表现与差异 | 第26-28页 |
3 品系A201与A705纤维中纤维素含量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28-30页 |
4 品系A201与A705棉纤维中碳水化合随铃龄的变化 | 第30-35页 |
4.1 A201和A705棉纤维中葡萄糖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30-31页 |
4.2 A201和A705棉纤维中果糖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31-32页 |
4.3 A201和A705棉纤维中己糖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32-33页 |
4.4 A201和A705棉纤维中蔗糖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33-34页 |
4.5 A201和A705棉纤维中淀粉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34-35页 |
5 品系A201与A705棉纤维中碳代谢关键酶酶活性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35-39页 |
5.1 A201和A705棉纤维中SS酶活性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35-36页 |
5.2 A201和A705棉纤维中SPS酶活性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36-37页 |
5.3 A201和A705棉纤维中VIN酶活性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37-38页 |
5.4 A201和A705棉纤维中CWIN酶活性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38-39页 |
6 品系A201与A705棉铃种胚中碳水化合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39-43页 |
6.1 A201和A705种胚中葡萄糖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39-40页 |
6.2 A201和A705种胚中果糖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40-41页 |
6.3 A201和A705种胚中己糖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41-42页 |
6.4 A201和A705种胚中蔗糖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42-43页 |
6.5 A201和A705种胚中淀粉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43页 |
7 品系A201与A705棉铃种胚中碳代谢关键酶酶活性的变化与差异 | 第43-47页 |
7.1 A201和A705种胚中SS酶活性的随铃龄变化与差异 | 第43-44页 |
7.2 A201和A705种胚中SPS酶活性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44-45页 |
7.3 A201和A705种胚中VIN酶活性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45-46页 |
7.4 A201和A705种胚中CWIN酶活性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46-47页 |
8 品系A201与A705棉铃种皮中碳水化合的变化与差异 | 第47-51页 |
8.1 A201和A705种皮中葡萄糖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47-48页 |
8.2 A201和A705种皮中果糖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48-49页 |
8.3 A201和A705种皮中己糖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49页 |
8.4 A201和A705种皮中蔗糖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49-50页 |
8.5 A201和A705种皮中淀粉浓度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50-51页 |
9 品系A201与A705棉铃种皮中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与差异 | 第51-54页 |
9.1 A201和A705种皮中SS酶活性的随铃龄变化与差异 | 第51页 |
9.2 A201和A705种皮中SPS酶活性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51-52页 |
9.3 A201和A705种皮中VIN酶活性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52-53页 |
9.4 A201和A705种皮中CWIN酶活性随铃龄的变化与差异 | 第53-5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4-59页 |
1 不同衣分基因型纤维-种子库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差异 | 第54-56页 |
2.1 不同衣分类型纤维库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NSC)含量的差异 | 第54-55页 |
2.2 不同衣分类型种子库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NSC)含量的差异 | 第55-56页 |
3 不同衣分类型纤维-种子库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差异 | 第56-57页 |
3.1 不同衣分类型碳代谢酶协同表达对纤维库的影响 | 第56-57页 |
3.2 不同衣分类型碳代谢酶协同表达对种子库的影响 | 第57页 |
4 不同衣分类型种皮中碳水化合物和酶协同表达对纤维-种子库的影响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已投稿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