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的构建及其阻控菲的效果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9-10页
1 根表细菌生物膜在多环芳烃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第10-27页
    1.1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现状第10-15页
        1.1.1 多环芳烃的性质及其污染源第10-12页
        1.1.2 多环芳烃的危害第12-13页
        1.1.3 我国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现状第13-15页
    1.2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生物修复第15-19页
        1.2.1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修复技术第15-16页
        1.2.2 微生物修复第16-18页
        1.2.3 植物修复第18-19页
        1.2.4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第19页
    1.3 根表细菌生物膜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调控第19-25页
        1.3.1 细菌生物膜第19-22页
        1.3.2 根表细菌生物膜及其生物学功能第22-23页
        1.3.3 根表细菌生物膜在有机污染物污染修复中的作用第23-24页
        1.3.4 根表细菌生物膜对植物吸收有机污染物的影响第24-25页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5-27页
2 菲污染物对小麦的毒性胁迫效应第27-40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7-29页
        2.2.1 实验材料第27页
        2.2.2 实验设备第27-28页
        2.2.3 实验试剂第28-29页
    2.3 实验方法第29-33页
        2.3.1 小麦种子的萌发与培养第29-30页
        2.3.2 菲污染胁迫浓度的设定第30页
        2.3.3 小麦生长状态及生物量的测定第30页
        2.3.4 小麦体内菲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2.3.5 小麦叶片中粗酶提取液的制备第31页
        2.3.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第31-32页
        2.3.7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第32页
        2.3.8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32-33页
        2.3.9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3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3-39页
        2.4.1 不同浓度菲对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第33-35页
        2.4.2 不同浓度菲胁迫下小麦体内菲的积累量第35-36页
        2.4.3 不同浓度菲对小麦叶片内POD活性的影响第36-37页
        2.4.4 不同浓度菲对小麦叶片内SOD活性的影响第37-38页
        2.4.5 不同浓度菲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第38-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3 小麦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的构建与表征第40-52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0-42页
        3.2.1 实验材料第40页
        3.2.2 实验设备第40-41页
        3.2.3 实验试剂第41-42页
    3.3 实验方法第42-45页
        3.3.1 菲降解菌Pseudomonas.spJM2的荧光标记第42页
        3.3.2 菲降解菌Pseudomonas.spJM2-gfp生长曲线的测定第42-43页
        3.3.3 菲降解菌Pseudomonas.spJM2-gfp降解能力的测定第43页
        3.3.4 小麦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的构建第43页
        3.3.5 小麦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形成过程的观察第43-44页
        3.3.6 小麦体内菲降解菌菌量的统计第44页
        3.3.7 小麦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稳定性的测定第44页
        3.3.8 小麦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的表征第44页
        3.3.9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4-45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5-51页
        3.4.1 菲降解菌Pseudomonas.spJM2-gfp的构建第45页
        3.4.2 GFP标记对降解菌株生长特性与降解能力的影响第45-47页
        3.4.3 小麦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的构建第47-48页
        3.4.4 小麦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的稳定性第48-49页
        3.4.5 菲降解菌JM2-gfp在小麦根表和体内的定殖情况第49-50页
        3.4.6 小麦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形态表征第50-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 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对小麦体内菲积累量的阻控效果研究第52-66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2-53页
        4.2.1 实验材料第52页
        4.2.2 实验设备第52-53页
        4.2.3 实验试剂第53页
    4.3 实验方法第53-55页
        4.3.1 温室水培实验第53-54页
        4.3.2 培养液与小麦体内降解菌数量的统计第54页
        4.3.3 培养液与小麦体内菲含量测定第54页
        4.3.4 菲在小麦体内的积累和传导第54-55页
        4.3.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5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5-64页
        4.4.1 菲降解菌JM2-gfp在小麦内的定殖与分布情况第55-56页
        4.4.2 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对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第56-58页
        4.4.3 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对小麦体内菲含量的影响第58-60页
        4.4.4 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对溶液中菲的去除第60-61页
        4.4.5 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对小麦叶片内POD活性的影响第61-63页
        4.4.6 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对小麦叶片内SOD活性的影响第63页
        4.4.7 根表菲降解菌生物膜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第63-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结论第66-67页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7页
附录A 本论文所用培养基配方第77-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9-80页
致谢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叶面钾肥对烤烟上部叶理化性状影响研究
下一篇:海洋微生物CSP基因提高转基因玉米的抗旱和耐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