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区间轨道电路调谐区断轨检查纳入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系统 | 第9-11页 |
1.2.1 系统概述 | 第9-10页 |
1.2.2 高速铁路轨道电路系统 | 第10-11页 |
1.3 我国铁路调谐区断轨检查概述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12-13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5-45页 |
2.1 现有系统的实现方案简介 | 第15-18页 |
2.1.1 小轨道检查现状 | 第15-16页 |
2.1.2 编码信息现状 | 第16-18页 |
2.2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8-35页 |
2.2.1 系统总体目标 | 第18-21页 |
2.2.2 系统关键参数设计 | 第21-35页 |
2.3 产品的实现方法简述 | 第35-37页 |
2.4 系统影响和风险分析 | 第37-43页 |
2.4.1 小轨道检查纳入控制风险分析 | 第37-40页 |
2.4.2 区间接收器取消默认载频风险分析 | 第40-43页 |
2.4.3 分析结论 | 第43页 |
2.5 特殊载频布置时FQJ故障防护 | 第43-44页 |
2.6 方案优缺点 | 第44-45页 |
第三章 高速铁路轨道电路的建模仿真 | 第45-65页 |
3.1 轨道电路传输原理 | 第45-49页 |
3.1.1 小轨道工作原理 | 第45-47页 |
3.1.2 主轨道工作原理 | 第47-49页 |
3.2 轨道电路建模方法 | 第49-51页 |
3.2.1 传输线建模方法 | 第49-50页 |
3.2.2 变压器建模方法 | 第50-51页 |
3.2.3 电压源建模方法 | 第51页 |
3.2.4 RLC元器件建模方法 | 第51页 |
3.3 仿真模型设计 | 第51-59页 |
3.3.1 系统环境主要设备模型 | 第52-55页 |
3.3.2 模块的建立 | 第55-58页 |
3.3.3 图形建模 | 第58-59页 |
3.4 相关参数的选择 | 第59-64页 |
3.4.1 钢轨一次参数 | 第59-61页 |
3.4.2 调谐区长度 | 第61-62页 |
3.4.3 电缆长度 | 第62页 |
3.4.4 不同温度调谐匹配单元的参数 | 第62-63页 |
3.4.5 不同温度下电缆的参数 | 第63-64页 |
3.5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高速铁路调谐区的传输特性分析 | 第65-83页 |
4.1 钢轨参数影响分析 | 第65-70页 |
4.1.1 钢轨一次参数影响分析 | 第65-68页 |
4.1.2 道床电阻影响分析 | 第68-70页 |
4.2 温度相关参数影响分析 | 第70-76页 |
4.2.1 调谐匹配单元温度影响分析 | 第70-72页 |
4.2.2 电缆直流电阻温度影响分析 | 第72-76页 |
4.3 故障模式分析 | 第76-79页 |
4.3.1 设备故障分析 | 第76-78页 |
4.3.2 钢轨故障分析 | 第78-79页 |
4.4 分路死区长度分析 | 第79-82页 |
4.5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8页 |
附录一 | 第88-89页 |
附录二 | 第89-90页 |
附录三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