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规严于国法的正当性证成及其限度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指导思想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指导思想 | 第9-10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2页 |
1.4.1 基本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2章 党规严于国法的具体形态 | 第14-24页 |
2.1 权利的二次限制 | 第14-18页 |
2.1.1 政治性权利的限制 | 第14-15页 |
2.1.2 人身权的限制 | 第15-17页 |
2.1.3 财产权的限制 | 第17-18页 |
2.2 义务的增加 | 第18-24页 |
2.2.1 篇章结构:义务本位 | 第18-19页 |
2.2.2 政治觉悟的更高要求 | 第19-21页 |
2.2.3 组织纪律的更高要求 | 第21-24页 |
第3章 党规严于国法的正当性分析 | 第24-33页 |
3.1 传统论证理论 | 第24-30页 |
3.1.1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 第24-25页 |
3.1.2 政党自治理论 | 第25-27页 |
3.1.3 自愿放弃理论 | 第27-28页 |
3.1.4 身份与责任匹配理论 | 第28-30页 |
3.2 党性标准理论 | 第30-33页 |
3.2.1 党性标准的重要性 | 第30-31页 |
3.2.2 党性标准的具体表现 | 第31-33页 |
第4章 党规严于国法的限度 | 第33-41页 |
4.1 党规严于国法的限度必要性 | 第33-34页 |
4.1.1 保障党员权益的需要 | 第33-34页 |
4.1.2 遵循事物本质属性的需要 | 第34页 |
4.2 程序正当的限度 | 第34-37页 |
4.2.1 立规权配置的限制 | 第34-35页 |
4.2.2 立规程序的限度 | 第35-36页 |
4.2.3 党规实施的限度 | 第36-37页 |
4.3 实质正义的限度 | 第37-41页 |
4.3.1 平等原则 | 第37-38页 |
4.3.2 比例原则 | 第38-40页 |
4.3.3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