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金融集聚概念 | 第10-11页 |
1.2.2 金融集聚动因 | 第11-12页 |
1.2.3 金融集聚功能 | 第12页 |
1.2.4 区域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5 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结构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7-29页 |
2.1 金融集聚相关概念 | 第17-21页 |
2.1.1 金融集聚定义 | 第17页 |
2.1.2 金融集聚功能 | 第17-20页 |
2.1.3 金融集聚经济效应 | 第20-21页 |
2.2 空间计量模型 | 第21-25页 |
2.2.1 空间计量经济学概况 | 第21-22页 |
2.2.2 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2.3 空间计量模型基本形式 | 第23-25页 |
2.3 威尔逊模型 | 第25-29页 |
第三章 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现状分析 | 第29-43页 |
3.1 区域经济概况 | 第29-31页 |
3.2 区域金融分行业状况 | 第31-34页 |
3.3 金融集聚程度测定 | 第34-41页 |
3.3.1 区位商法 | 第34-36页 |
3.3.2 因子分析法 | 第36-41页 |
3.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 | 第43-63页 |
4.1 设定模型 | 第43-45页 |
4.2 测算方法 | 第45-46页 |
4.3 实证结果 | 第46-61页 |
4.3.1 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 第47-51页 |
4.3.2 空间溢出效应 | 第51-56页 |
4.3.3 空间溢出效应作用途径 | 第56-61页 |
4.4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辐射半径测算 | 第63-71页 |
5.1 京津单核驱动模式金融极及其辐射域 | 第63-65页 |
5.2 京津双核驱动模式金融极及其辐射域 | 第65-67页 |
5.3 京津石三核驱动模式金融极及其辐射域 | 第67-69页 |
5.4 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