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改革开放-20世纪末 | 第14-16页 |
| ·进入21世纪以来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18页 |
|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 4 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9页 |
| ·主要内容 | 第19页 |
| ·结构安排 | 第19页 |
| 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况 | 第20-31页 |
| 1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0-21页 |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2-23页 |
| ·医疗保险理论 | 第23-25页 |
| ·逆向选择 | 第23页 |
| ·道德风险 | 第23-24页 |
| ·大数法则 | 第24-25页 |
|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含义和大致概况 | 第25-27页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含义 | 第25页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25-26页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组织管理 | 第26页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标准 | 第26页 |
|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资金监督和管理 | 第26-27页 |
|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比较与特点 | 第27-31页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比较 | 第27-28页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 第28-31页 |
| ·坚持自愿参加原则,尊重农民意愿 | 第28-29页 |
| ·加大政府资助力度 | 第29页 |
| ·统筹层次明显提高 | 第29页 |
| ·资金来源多样化 | 第29页 |
| ·以大病统筹为主 | 第29页 |
| ·管理体制更趋于规范化 | 第29-30页 |
| ·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 | 第30页 |
|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加强卫生救援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 第31-36页 |
| 1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31-34页 |
| ·启动和试点阶段 | 第31页 |
| ·正式推动阶段 | 第31页 |
| ·全面推进阶段 | 第31-32页 |
| ·创新提升阶段 | 第32-34页 |
| 2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要作用和实际效果 | 第34-36页 |
| ·保障了农民的基本卫生健康 | 第34页 |
| ·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 | 第34-35页 |
| ·提升了党和政府的社会形象 | 第35页 |
|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完善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困难和问题 | 第36-41页 |
| 1 资金来源不稳定,融资困难 | 第36-38页 |
| 2 保障模式无法满足当前需要,急需创新完善 | 第38页 |
| 3 组织与制度复杂,管理费用较高 | 第38-39页 |
| 4 费用门槛需合理定位,制度不尽完善 | 第39页 |
| 5 制度执行不规范,约束机制缺失 | 第39页 |
| 6 制度缺乏法律保障,法制建设滞后 | 第39-40页 |
| 7 政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方向与政策举措 | 第41-46页 |
| 1 改革筹资方式,提高筹资额和筹资能力 | 第41-42页 |
| 2 优化社会筹资结构,加大筹资推动力度 | 第42页 |
| 3 加强补偿机制建设,提高补偿标准 | 第42-43页 |
| 4 规范制度运行,打造透明、高效、有效监督的运行机制 | 第43页 |
| 5 提升政府责任,推进法制化进程 | 第43-44页 |
| ·政府目标定位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重 | 第43-44页 |
| ·加快法制化步伐 | 第44页 |
| 6 惠农利农政策落实到位,引导农民积极参与 | 第44页 |
| 7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好农村医疗硬、软件设施 | 第44-45页 |
| 8 建立医疗监督机制,加强药品价格监管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