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红景天多糖的保肝活性及其脂质体的制备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引言第16-17页
第一章 综述第17-28页
    1.1 多糖的研究概况第17-24页
        1.1.1 多糖的提取第17-19页
        1.1.2 多糖的除杂第19-20页
        1.1.3 多糖的分离第20-21页
        1.1.4 多糖的结构研究第21-24页
    1.2 红景天多糖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1.2.1 红景天多糖的结构研究第24-25页
        1.2.2 红景天多糖的活性研究第25-26页
        1.2.3 红景天多糖的制剂研究第26页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6-28页
        1.3.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6页
        1.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红景天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第28-39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28-29页
        2.1.1 主要仪器第28页
        2.1.2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28-29页
    2.2 实验方法第29-35页
        2.2.1 红景天多糖的提取第29页
        2.2.2 红景天多糖的分离纯化第29-31页
        2.2.3 多糖组分RRP1和RRP2的理化性质测定第31-3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5-38页
        2.3.1 红景天多糖的分离第35-36页
        2.3.2 RRP1和RRP2的多糖、蛋白质、糖醛酸的含量第36页
        2.3.3 紫外光谱分析第36-37页
        2.3.4 RRP1和RRP2的分子量测定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红景天多糖RRP1和RRP2的结构特征研究第39-54页
    3.1 仪器与试剂第39-40页
        3.1.1 主要仪器第39-40页
        3.1.2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40页
    3.2 实验方法第40-43页
        3.2.1 红景天多糖RRP1和RRP2的单糖组成第40-41页
        3.2.2 红外光谱分析第41页
        3.2.3 核磁共振分析第41页
        3.2.4 高碘酸氧化与Smith降解第41-42页
        3.2.5 X-射线衍射第42页
        3.2.6 刚果红实验第42-43页
        3.2.7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第43页
        3.2.8 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第4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3-53页
        3.3.1 红景天多糖RRP1和RRP2的单糖组成分析结果第43-44页
        3.3.2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第44-45页
        3.3.3 ~1H NMR和~(13)C NMR分析结果第45-47页
        3.3.4 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分析结果第47-49页
        3.3.5 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第49-50页
        3.3.6 刚果红实验结果第50-51页
        3.3.7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第51-52页
        3.3.8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结果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红景天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和体内保肝作用的研究第54-66页
    4.1 仪器与试剂第54-56页
        4.1.1 主要仪器第54-55页
        4.1.2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55-56页
        4.1.3 实验动物第56页
    4.2 实验方法第56-59页
        4.2.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第56页
        4.2.2 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第56-57页
        4.2.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测定第57页
        4.2.4 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实验第57-5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9-64页
        4.3.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第59页
        4.3.2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第59-60页
        4.3.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第60-61页
        4.3.4 RRP1和RRP2对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的影响第61-62页
        4.3.5 RRP1和RRP2对小鼠肝组织中CAT、SOD、GSH和MDA的影响..第62-63页
        4.3.6 肝脏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红景天多糖RRP1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保肝药效评价第66-84页
    5.1 仪器与试剂第66-67页
        5.1.1 主要仪器第66-67页
        5.1.2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67页
        5.1.3 实验动物第67页
    5.2 实验方法第67-72页
        5.2.1 多糖RRP1脂质体(RRP1L)的制备第67-68页
        5.2.2 包封率的测定第68页
        5.2.3 单因素实验第68-69页
        5.2.4 BBD响应面优化处方工艺第69-70页
        5.2.5 红景天脂质体RRP1L的质量评价第70页
        5.2.6 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实验第70-7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2-82页
        5.3.1 单因素实验结果第72-74页
        5.3.2 响应面优化条件结果第74-76页
        5.3.3 响应面分析第76-79页
        5.3.4 红景天脂质体RRP1L的质量评价第79-81页
        5.3.5 RRP1L对血清ALT和AST水平的影响第81页
        5.3.6 RRP1L对小鼠肝组织中CAT、SOD、GSH和MDA的影响第81-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4页
全文总结第84-87页
本文创新点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6页
致谢第96-9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或完成的学术论文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须多糖的降血脂活性及纳米囊泡研究
下一篇:白藜芦醇对G-MDS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及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