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玉米须多糖的降血脂活性及纳米囊泡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引言第14-15页
第一章 综述第15-26页
    1.1 玉米须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第15-18页
        1.1.1 玉米须多糖的提取第15-16页
        1.1.2 玉米须多糖的分离纯化第16-18页
    1.2 多糖的结构与药效关系研究进展第18-22页
        1.2.1 多糖中糖醛酸含量对多糖药效的影响第19-20页
        1.2.2 多糖分子量大小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第20页
        1.2.3 单糖组成对多糖活性的影响第20-21页
        1.2.4 糖苷键类型对多糖活性的影响第21页
        1.2.5 多糖支链对多糖活性的影响第21-22页
        1.2.6 多糖链构象对多糖活性的影响第22页
    1.3 多糖制剂研究进展第22-24页
        1.3.1 多糖注射剂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1.3.2 多糖固体制剂的研究进展第23页
        1.3.3 多糖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玉米须多糖的分离纯化第26-33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26-27页
        2.1.1 主要仪器第26页
        2.1.2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26-27页
    2.2 试验方法第27-29页
        2.2.1 玉米须多糖的提取第27页
        2.2.2 玉米须多糖的纯化第27-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31页
        2.3.1 微量苯酚硫酸法的标准曲线第29页
        2.3.2 玉米须多糖的提取第29-30页
        2.3.3 玉米须粗多糖的分离纯化第30-31页
    2.4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玉米须多糖的结构研究第33-54页
    3.1 仪器与试剂第33-35页
        3.1.1 主要仪器第33-34页
        3.1.2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34-35页
    3.2 试验方法第35-39页
        3.2.1 玉米须多糖初级结构的研究第35-37页
        3.2.2 玉米须多糖分子量测定第37页
        3.2.3 红外光谱分析第37页
        3.2.4 玉米须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第37-38页
        3.2.5 玉米须多糖的单糖连接方式测定第38-39页
        3.2.6 玉米须多糖高级结构的研究第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52页
        3.3.1 玉米须多糖纯度及成分测定第39-43页
        3.3.2 玉米须多糖分子量测定第43-44页
        3.3.3 红外光谱分析第44-45页
        3.3.4 玉米须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结果第45-47页
        3.3.5 玉米须多糖的单糖连接方式测定第47-48页
        3.3.6 玉米须多糖高级结构的研究第48-52页
    3.4 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玉米须多糖的降血脂活性研究第54-67页
    4.1 仪器与试剂第54-55页
        4.1.1 主要仪器第54页
        4.1.2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54-55页
        4.1.3 动物第55页
    4.2 试验方法第55-58页
        4.2.1 玉米须多糖体外胆酸盐结合能力考察第55-56页
        4.2.2 玉米须多糖的体内降血脂活性考察第56-58页
        4.2.3 数据处理第5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8-65页
        4.3.1 玉米须多糖体外胆酸盐结合能力第58-60页
        4.3.2 玉米须多糖的体内降血脂活性第60-65页
    4.4 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玉米须多糖纳米囊泡的制备与评价第67-80页
    5.1 仪器与试剂第67-68页
        5.1.1 主要仪器第67-68页
        5.1.2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68页
    5.2 试验方法第68-72页
        5.2.1 玉米须多糖纳米囊泡的制备第68-71页
        5.2.2 玉米须多糖CSP-2纳米囊泡体外评价第71页
        5.2.3 玉米须多糖CSP-2纳米囊泡初步稳定性评价第71-7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2-78页
        5.3.1 玉米须多糖纳米囊泡的制备第72-76页
        5.3.2 玉米须多糖CSP-2纳米囊泡体外评价结果第76-77页
        5.3.3 玉米须多糖CSP-2纳米囊泡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第77-78页
    5.4 小结第78-80页
全文总结第80-83页
参考文献第83-92页
致谢第92-93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完成的论文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波罗花碱A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红景天多糖的保肝活性及其脂质体的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