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第一章 鸡脂肪肝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 第9-15页 |
1.1 鸡脂肪肝的发生原因 | 第9页 |
1.2 导致鸡脂肪肝发生的因素 | 第9-13页 |
1.2.1 营养 | 第10-11页 |
1.2.2 遗传因素 | 第11页 |
1.2.3 毒物 | 第11-12页 |
1.2.4 环境 | 第12页 |
1.2.5 激素 | 第12-13页 |
1.3 预防措施 | 第13-15页 |
第二章 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 第15-25页 |
2.1 DNA甲基化的分子机制 | 第15-17页 |
2.1.1 DNA甲基化的分子机制 | 第15-16页 |
2.1.2 DNA去甲基化的分子机制 | 第16-17页 |
2.2 DNA甲基化的生物学作用 | 第17-20页 |
2.2.1 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7-18页 |
2.2.2 DNA甲基化与细胞分化 | 第18页 |
2.2.3 DNA甲基化与胚胎发育调节 | 第18-19页 |
2.2.4 X染色体失活 | 第19页 |
2.2.5 基因印记 | 第19页 |
2.2.6 肿瘤发生 | 第19-20页 |
2.3 DNA甲基化参与调控鸡脂肪肝表型遗传 | 第20-25页 |
2.3.1 鸡脂肪肝形成机制假说 | 第20-21页 |
2.3.2 表观遗传修饰调控获得性表型的跨代传递 | 第21-22页 |
2.3.3 鸡脂肪肝表型遗传与DNA甲基化调控 | 第22-25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25-62页 |
第一章 高脂日粮诱导的鸡脂肪肝表型遗传模式分析 | 第25-32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1.1.2 饲养管理 | 第25页 |
1.1.3 FO代脂肪肝资源群构建 | 第25-26页 |
1.1.4 脂肪肝表型遗传模型构建 | 第26-27页 |
1.1.5 样品采集 | 第27页 |
1.2 结果 | 第27-31页 |
1.2.1 FO代肝脏表型观察和组织切片 | 第27-28页 |
1.2.2 F1代肝脏表型观察和组织切片 | 第28-30页 |
1.2.3 F1代不同组血清指标分析结果 | 第30-31页 |
1.2.4 F1代不同模式脂肪肝发生率 | 第31页 |
1.3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高脂日粮诱导的鸡脂肪肝表型遗传关键基因筛选 | 第32-4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2.1.1 肝脏样品 | 第32页 |
2.1.2 总R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2.1.3 cDNA的合成 | 第33-34页 |
2.1.4 测序及结果分析 | 第34页 |
2.1.5 差异表达候选基因的筛选及引物设计 | 第34-35页 |
2.1.6 荧光定量PCR | 第35-36页 |
2.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6页 |
2.2 结果 | 第36-46页 |
2.2.1 肝脏组织总RNA提取结果 | 第36页 |
2.2.2 转录组测序结果 | 第36-43页 |
2.2.3 差异表达候选基因的群体验证 | 第43-46页 |
2.3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及甲基化分子标记的筛选 | 第47-6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3.1.1 肝脏样品 | 第47页 |
3.1.2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47-48页 |
3.1.3 基因组DNA提取 | 第48-49页 |
3.1.4 基因组DNA亚硫酸盐处理 | 第49-50页 |
3.1.5 单基因甲基化引物设计 | 第50页 |
3.1.6 目的片段巢式PCR扩增 | 第50-51页 |
3.1.7 目的片段克隆测序及分析 | 第51页 |
3.2 结果 | 第51-61页 |
3.2.1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 第51-52页 |
3.2.2 全基因组DNA亚硫酸盐测序结果 | 第52-60页 |
3.2.3 单基因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 | 第60-61页 |
3.3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