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运用O2O模式的困境与对策--以苏州美术馆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导论 | 第10-21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2、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 1、公共文化服务 | 第12-13页 |
| 2、O2O模式 | 第13页 |
| (四)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五)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 1、创新理论 | 第18页 |
| 2、供给侧改革 | 第18-19页 |
| 3、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页 |
| (六)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 2、案例分析法 | 第19页 |
| 3、采集分析法 | 第19-20页 |
| (七)创新点和不足 | 第20-21页 |
| 1、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页 |
| 2、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20-21页 |
| 一、公共文化服务O2O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21-30页 |
| (一)O2O模式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优势分析 | 第21-23页 |
| (二)对O2O模式理论存在的一些误区 | 第23-25页 |
| (三)公共文化服务O2O模式实践的必要性分析 | 第25-30页 |
| 1、从观众角度来看 | 第26-27页 |
| 2、从机构角度来看 | 第27-30页 |
| 二、苏州美术馆O2O模式的实践探索 | 第30-36页 |
| (一)实践基础 | 第30页 |
| (二)实践环节 | 第30-31页 |
| (三)实践举措 | 第31-36页 |
| 1、线上实践举措 | 第32-33页 |
| 2、线下实践举措 | 第33-36页 |
| 三、苏州美术馆O2O模式的实践困境及原因 | 第36-41页 |
| (一)苏州美术馆O2O模式的实践困境 | 第36-37页 |
| 1、微博微信关注度不够高 | 第36页 |
| 2、线下观众转化率不够高 | 第36页 |
| 3、观众对活动的满意度不高 | 第36页 |
| 4、线上宣传与线下服务脱节 | 第36-37页 |
| 5、线上线下负责部门联动性较差 | 第37页 |
| (二)苏州美术馆O2O模式实践的困境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 1、线上平台建设水平不高 | 第37-38页 |
| 2、线下未构建起有效闭环 | 第38-39页 |
| 3、线上线下融合度不高 | 第39-41页 |
| 四、进一步完善O2O模式的实践对策 | 第41-49页 |
| (一)精心打磨线上服务平台 | 第41-43页 |
| 1、重视用户体验和传播效果 | 第41-42页 |
| 2、补齐线上潜在观众的信息 | 第42页 |
| 3、从观众出发精确服务内容 | 第42-43页 |
| (二)夯实线下服务基础 | 第43-44页 |
| 1、通过收集观众意见完善反馈机制 | 第43页 |
| 2、改进线下服务树立良好口碑 | 第43页 |
| 3、通过预约报名将线下观众转入线上平台 | 第43-44页 |
| (三)打造线上线下融合闭环 | 第44-49页 |
| 1、从机制和技术上统筹线上线下 | 第44-45页 |
| 2、建立积分体系破除线上线下融合壁垒 | 第45-46页 |
| 3、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撬动线下服务供给的转变 | 第46页 |
| 4、拉长公共文化服务链 | 第46-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