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固冲发动机发展概述 | 第14-16页 |
1.2.2 硼颗粒点火与燃烧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固冲发动机燃烧流动数值模拟研究 | 第17-18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固冲发动机二次燃烧仿真方法研究 | 第20-41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二次燃烧数学模型 | 第20-28页 |
2.2.1 基本假设 | 第20页 |
2.2.2 基本方程 | 第20-21页 |
2.2.3 湍流模型 | 第21-22页 |
2.2.4 两相流模型 | 第22-23页 |
2.2.5 气相燃烧模型 | 第23-24页 |
2.2.6 凝相燃烧模型 | 第24-28页 |
2.3 二次燃烧计算方法研究 | 第28-37页 |
2.3.1 一次燃气成分热力学计算 | 第28-30页 |
2.3.2 一次燃气成分简化 | 第30-33页 |
2.3.3 二次燃烧UDF程序编制 | 第33-35页 |
2.3.4 硼颗粒粒径计算方法研究 | 第35-37页 |
2.4 二次燃烧计算方法校验 | 第37-39页 |
2.4.1 发动机计算模型 | 第37页 |
2.4.2 发动机计算工作状态 | 第37-38页 |
2.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8-39页 |
2.5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头部进气短补燃室固冲发动机燃烧组织规律研究 | 第41-49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补燃室二次燃烧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3.3 补燃室二次燃烧数值仿真 | 第42-47页 |
3.3.1 发动机计算模型 | 第43-44页 |
3.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4-47页 |
3.4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头部进气短补燃室固冲发动机设计与仿真 | 第49-58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补燃室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49-57页 |
4.2.1 发动机计算模型 | 第51-52页 |
4.2.2 发动机计算工作状态 | 第52页 |
4.2.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2-57页 |
4.3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固冲发动机地面试验验证 | 第58-67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地面试验系统 | 第58-66页 |
5.2.1 地面试验台状态 | 第58-59页 |
5.2.2 试验发动机状态 | 第59页 |
5.2.3 地面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59-62页 |
5.2.4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62-66页 |
5.3 小结 | 第66-67页 |
结束语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