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6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商标在先使用抗辩规则中原使用范围构成要件的适用现状及问题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商标在先使用抗辩规则适用的司法案例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18-22页 |
第二节 原使用范围构成要件适用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一、法院判决中较多回避对原使用范围的阐释 | 第22-23页 |
二、法院对原使用范围界定的标准不统一 | 第23-24页 |
三、对原使用范围要件的举证责任表述不一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商标在先使用抗辩规则中原使用范围要件的地位 | 第26-35页 |
第一节 在先使用抗辩规则的构成要件 | 第26-30页 |
一、时间要件与主观要件 | 第26-27页 |
二、客体要件 | 第27页 |
三、利益基础要件 | 第27-28页 |
四、必要的条件限制性构成要件 | 第28-29页 |
五、非必要的结果性限制构成要件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原使用范围的举证责任应归于在先使用人 | 第30-31页 |
一、谁主张谁举证 | 第30页 |
二、在先使用人拥有对证据的掌领能力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原使用范围要件与其他要件之间的关系及各要件适用的逻辑程序 | 第31-35页 |
一、原使用范围与其他要件之间的关系 | 第31-33页 |
二、适用在先使用抗辩规则的各要件逻辑程序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对原使用范围界定的比较考察借鉴 | 第35-44页 |
第一节 对我国专利法中的原有范围的比较考鉴 | 第35-37页 |
一、我国专利法在先使用抗辩的原有范围的解释适用 | 第35-36页 |
二、对商标法上“原使用范围”界定的启示借鉴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对域外法的比较考鉴 | 第37-44页 |
一、采注册取得制的国家或地区 | 第37-39页 |
二、采使用取得制的美国法 | 第39-44页 |
第四章 商标在先使用抗辩规则中原使用范围界定的标准与具体考量因素 | 第44-60页 |
第一节 原使用范围界定以利益平衡为标准 | 第44-47页 |
一、保障注册商标权人的商誉利益归属安全 | 第44-45页 |
二、保障商标在先使用人的经营自主 | 第45页 |
三、保障消费者的信赖利益 | 第45-46页 |
四、打破利益平衡的情形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商标在先使用抗辩规则中原使用范围界定的具体考量因素 | 第47-60页 |
一、主观状态要求 | 第47-48页 |
二、主体范围 | 第48-51页 |
三、客体范围 | 第51-55页 |
四、客观方面范围 | 第55-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