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写符号对照表 | 第13-14页 |
第1章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4-30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26页 |
1.2.1 化学发光生物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2 纳米材料在化学发光中的应用现状 | 第20-25页 |
1.2.3 石墨烯及二维类石墨烯在化学发光生物分析中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27-30页 |
第2章 长时间发光还原型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鲁米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胆固醇测定 | 第30-42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2.2.1 仪器 | 第31页 |
2.2.2 材料 | 第31页 |
2.2.3 合成正电荷金纳米颗粒 | 第31页 |
2.2.4 制备还原型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鲁米诺复合材料 | 第31-32页 |
2.2.5 化学发光测试 | 第32页 |
2.2.6 胆固醇测定 | 第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2.3.1 还原型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鲁米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32-34页 |
2.3.2 还原型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鲁米诺复合材料的化学发光性质 | 第34-35页 |
2.3.3 还原型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鲁米诺复合材料的长时间化学发光性质 | 第35页 |
2.3.4 还原型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鲁米诺复合材料长时间发光的机理 | 第35-38页 |
2.3.5 优化实验条件 | 第38-39页 |
2.3.6 胆固醇检测的线性和选择性 | 第39-41页 |
2.3.7 分析应用 | 第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介导的化学发光电子转移免标方法用于疾病标志物的测定 | 第42-56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3.2.1 仪器 | 第43页 |
3.2.2 材料 | 第43-44页 |
3.2.3 合成g-C_3N_4 NS | 第44页 |
3.2.4 g-C_3N_4 NS对鲁米诺化学发光的猝灭 | 第44页 |
3.2.5 疾病标志物的检测 | 第44-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3.3.1 表征g-C_3N_4 NS | 第45页 |
3.3.2 g-C_3N_4 NS猝灭鲁米诺的化学发光 | 第45-47页 |
3.3.3 实验原理 | 第47-48页 |
3.3.4 CEA测定的可行性分析 | 第48-49页 |
3.3.5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9-50页 |
3.3.6 CEA检测的线性和选择性 | 第50-52页 |
3.3.7 实际样中CEA的测定 | 第52-53页 |
3.3.8 HBV和ATP的测定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Hemin/G-quadruplex DNAzyme催化的化学发光能量转移及miRNA-141的测定 | 第56-64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4.2.1 仪器 | 第57页 |
4.2.2 材料 | 第57页 |
4.2.3 miRNA-141的测定 | 第57-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4.3.1 实验原理 | 第58-59页 |
4.3.2 miRNA-141测定的可行性分析 | 第59-61页 |
4.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61-62页 |
4.3.4 miRNA-141测定的线性和选择性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4-66页 |
5.1 总结 | 第64-65页 |
5.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65页 |
5.3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80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