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基于Google Earth影像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新课标高中人文地理模块为例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引言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目的意义第13-15页
第2章 研究方法和重难点第15-18页
    2.1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5-16页
        2.1.1 研究方法第15页
        2.1.2 研究思路第15-16页
    2.2 研究重难点第16页
    2.3 创新点第16-17页
    2.4 预期达到的目标第17-18页
第3章 高中人文地理的新课标分析第18-21页
    3.1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中的地位第18页
    3.2 基于人文地理的新课标分析第18-21页
        3.2.1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第18页
        3.2.2 课程目标第18-19页
        3.2.3 课程内容第19页
        3.2.4 学业质量标准第19-20页
        3.2.5 实施建议第20-21页
第4章 GE课程资源开发第21-32页
    4.1 基础理论第21-22页
    4.2 GE影像资源优势分析第22-26页
        4.2.1 GoogleEarth简介第22-25页
            4.2.1.1 发展历程第22页
            4.2.1.2 功能简介第22-25页
        4.2.2 GE影像特点第25页
        4.2.3 GE影像资源优势第25-26页
    4.3 GE课程资源开发成果第26-32页
第5章 基于开发成果的教学设计第32-50页
    5.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教学设计第32-36页
        5.1.1 课程标准第32页
        5.1.2 学情分析第32页
        5.1.3 教学目标第32-33页
            5.1.3.1 人地协调观第32页
            5.1.3.2 综合思维第32页
            5.1.3.3 区域认知第32页
            5.1.3.4 地理实践力第32-33页
        5.1.4 教学重难点第33页
        5.1.5 教学方法第33页
        5.1.6 教学过程第33-36页
        5.1.7 板书设计第36页
    5.2 “认识环境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第36-41页
        5.2.1 课程标准第36页
        5.2.2 学情分析第36-37页
        5.2.3 教学目标第37页
            5.2.3.1 人地协调观第37页
            5.2.3.2 综合思维第37页
            5.2.3.3 区域认知第37页
            5.2.3.4 地理实践力第37页
        5.2.4 教学重难点第37页
        5.2.5 教学方法第37页
        5.2.6 教学过程第37-41页
        5.2.7 板书设计第41页
    5.3 “聚落空间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教学设计第41-46页
        5.3.1 课程标准第41页
        5.3.2 学情分析第41-42页
        5.3.3 教学目标第42页
            5.3.3.1 人地协调观第42页
            5.3.3.2 综合思维第42页
            5.3.3.3 区域认知第42页
            5.3.3.4 地理实践力第42页
        5.3.4 教学重难点第42页
        5.3.5 教学方法第42页
        5.3.6 教学过程第42-46页
        5.3.7 板书设计第46页
    5.4 “自然条件对农业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第46-50页
        5.4.1 课程标准第46页
        5.4.2 学情分析第46页
        5.4.3 教学目标第46-47页
            5.4.3.1 人地协调观第46页
            5.4.3.2 综合思维第46页
            5.4.3.3 区域认知第46页
            5.4.3.4 地理实践力第46-47页
        5.4.4 教学重难点第47页
        5.4.5 教学方法第47页
        5.4.6 教学过程第47-49页
        5.4.7 板书设计第49-50页
第6章 开发成果评价分析第50-57页
    6.1 问卷设计第50页
    6.2 问卷调查对象第50页
    6.3 问卷调查结果与评价分析第50-57页
        6.3.1 开发的GE影像应用于“人口分布”的评价分析第50-51页
        6.3.2 开发的GE影像应用于“城镇与乡村”的评价分析第51-52页
        6.3.3 开发的GE影像应用于“城乡布局与规划”的评价分析第52-53页
        6.3.4 开发的GE影像应用于“环境与发展”的评价分析第53-54页
        6.3.5 开发的GE影像整体效果评价分析第54-57页
第7章 结论与不足第57-59页
    7.1 结论第57页
    7.2 不足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A 开发成果评价问卷第61-100页
附录B 开发成果评价分析表第100-108页
致谢第108-111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滤波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NET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