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多目标识别与跟踪的客观测试评价系统开发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社会影响 | 第10-11页 |
1.1.2 缺乏健全的智能汽车测试评价体系 | 第11-12页 |
1.2 智能汽车多目标识别与跟踪测试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驾驶模拟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车辆仿真测试评价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多目标检测跟踪测试评价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安排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测试评价系统架构 | 第18-34页 |
2.1 HIL硬件在环实时仿真系统 | 第18-19页 |
2.2 视景仿真系统 | 第19-20页 |
2.3 黑箱系统 | 第20-21页 |
2.4 上位机试验管理系统 | 第21-22页 |
2.5 六自由度驾驶员模拟器 | 第22-32页 |
2.5.1 六自由度运动平台 | 第22-25页 |
2.5.2 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25-27页 |
2.5.3 运动学反解算法 | 第27-29页 |
2.5.4 Washout滤波算法 | 第29-32页 |
2.6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多目标检测跟踪测试评价 | 第34-46页 |
3.1 标准检测算法 | 第34-38页 |
3.1.1 标准空间建立 | 第34-35页 |
3.1.2 样本特征提取 | 第35-36页 |
3.1.3 分类器训练 | 第36-38页 |
3.2 结果关联算法 | 第38-40页 |
3.3 轨迹优化 | 第40页 |
3.4 轨迹匹配测试评价 | 第40-43页 |
3.5 目标匹配测试评价 | 第43-44页 |
3.6 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多目标检测跟踪测试评价指标 | 第46-54页 |
4.1 轨迹跟踪评价指标 | 第46-47页 |
4.1.1 准确性评价 | 第46页 |
4.1.2 连续性测评 | 第46页 |
4.1.3 稳定性测评 | 第46-47页 |
4.2 目标检测评价指标 | 第47-48页 |
4.2.1 准确性评价 | 第47页 |
4.2.2 稳定性评价 | 第47-48页 |
4.2.3 通用性评价 | 第48页 |
4.2.4 实时性评价 | 第48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4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