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斜拉桥论文

公路运输独塔不对称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斜拉桥发展概述第9-10页
    1.2 斜拉桥施工控制现状及意义第10-12页
        1.2.1 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斜拉桥施工控制原则第11-12页
    1.3 本文工程背景第12-13页
    1.4 本文主要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独塔不对称斜拉桥设计与施工特点综述第14-17页
    2.1 桥梁设计特点第14-15页
        2.1.1 塔柱设计第14页
        2.1.2 主梁结构第14页
        2.1.3 斜拉索第14-15页
        2.1.4 桥面系及支座系统第15页
    2.2 技术标准第15-16页
    2.3 施工特点第16页
    2.4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三章 独塔不对称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案研究第17-27页
    3.1 施工控制的必要性和目标第17-18页
        3.1.1 施工控制的必要性第17页
        3.1.2 施工控制的目标第17-18页
    3.2 施工控制的依据第18-19页
    3.3 施工控制的目的第19-20页
    3.4 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第20-24页
        3.4.1 与施工控制计算有关的基础资料试验数据的收集第20-21页
        3.4.2 施工仿真计算第21页
        3.4.3 施工监测的现场主要内容第21-24页
    3.5 施工控制分析与预警系统第24-25页
        3.5.1 施工控制分析与调整第24-25页
        3.5.2 施工控制预警系统第25页
    3.6 施工控制组织机构第25-26页
        3.6.1 机构组成第25页
        3.6.2 控制设施第25-26页
    3.7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四章 施工控制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第27-52页
    4.1 施工控制计算方法第27-28页
        4.1.1 计算软件第27页
        4.1.2 分析方法第27-28页
    4.2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28-29页
    4.3 施工阶段划分第29-31页
    4.4 主要施工阶段力学分析第31-47页
        4.4.1 各主要施工阶段主梁线形计算第31-35页
        4.4.2 各施工阶段塔柱偏位计算第35-37页
        4.4.3 各主要施工阶段全桥控制截面应力计算第37-40页
        4.4.4 各施工阶段索力计算第40-47页
    4.5 施工控制的线形及索力优化第47-51页
        4.5.1 主梁预拱度设置和立模标高第47-48页
        4.5.2 塔柱预偏值第48-49页
        4.5.3 索力张拉值及优化第49-51页
    4.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施工过程控制与数据分析第52-91页
    5.1 施工控制流程第52页
    5.2 主梁线形控制第52-59页
        5.2.1 主梁挠度测点布置第53-54页
        5.2.2 主梁挠度现场监测结果第54-59页
    5.3 塔柱偏位控制第59-62页
        5.3.1 塔柱偏位测点布置第59-60页
        5.3.2 索塔偏位现场监测结果第60-62页
    5.4 桥梁应力控制第62-70页
        5.4.1 桥梁应力测点布置第62-64页
        5.4.2 混凝土应变测量误差分析及修正方法第64-67页
        5.4.3 桥梁应力现场监测结果第67-70页
    5.5 桥梁索力控制第70-76页
        5.5.1 拉索施工控制事项第70-71页
        5.5.2 拉索索力现场监测结果第71-76页
    5.6 桥梁温度控制及合拢时机的选择第76-84页
        5.6.1 承台温度测点布置第76-77页
        5.6.2 承台温度现场监测结果第77-79页
        5.6.3 合龙段线形测点布置第79页
        5.6.4 合龙段温度及线形现场监测结果第79-84页
    5.7 施工完成后全桥测量结果第84-90页
        5.7.1 主梁线形第84-86页
        5.7.2 塔柱偏位第86-87页
        5.7.3 桥梁应力第87-88页
        5.7.4 桥梁斜拉索索力第88-90页
    5.8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2页
    6.1 结论第91页
    6.2 展望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区公路景观行车环境中的驾驶视觉敏感区研究
下一篇:沿江非对称路基土—墩相互作用机理及桥墩保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