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 化学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2.1 化学诱变 | 第13页 |
2.2 化学诱变剂 | 第13-14页 |
3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3.1 DNA分子标记技术 | 第14-15页 |
3.2 SRAP分子标记及应用 | 第15-16页 |
4 植物矮化机制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4.1 植物矮化研究 | 第16-18页 |
4.2 赤霉素与致矮机制 | 第18-21页 |
4.3 DELLA蛋白家族 | 第21-22页 |
5 梨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5.1 果树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5.2 梨的遗传转化 | 第23-24页 |
6 本研究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EMS诱变杜梨种子获得突变体及分子标记鉴定 | 第26-36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2.1 层积杜梨种子 | 第27页 |
2.2 EMS溶液的制备 | 第27页 |
2.3 不同浓度EMS处理种子 | 第27页 |
2.4 使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DNA | 第27-28页 |
2.5 SRAP标记鉴定 | 第28-29页 |
2.6 幼苗的田间生长情况调查统计 | 第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3.1 不同浓度EMS处理对杜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 SRAP标记鉴定杜梨幼苗的DNA变异 | 第30-31页 |
3.3 诱变植株的田间生长测量与分析 | 第31-33页 |
3.4 EMS处理促进杜梨种子突变的适宜浓度 | 第33页 |
4 讨论与小结 | 第33-36页 |
4.1 讨论 | 第33-34页 |
4.2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矮砧51号'梨GA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第36-60页 |
1 植物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1.1 植物材料 | 第37页 |
1.2 试验试剂 | 第3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7-43页 |
2.1 '矮砧51号'梨GA20氧化酶基因克隆 | 第37-39页 |
2.2 '矮砧51号'梨GA20氧化酶基因cDNA克隆 | 第39-41页 |
2.3 梨GA20氧化酶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克隆 | 第41-42页 |
2.4 '矮砧51号'梨GA20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2-4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8页 |
3.1 '矮砧51号'梨GA20氧化酶基因DNA的克隆 | 第43-45页 |
3.2 '矮砧51号'梨GA20氧化酶基因cDNA的克隆 | 第45-52页 |
3.3 '矮砧51号'梨GA20氧化酶基因启动子区的克隆 | 第52-56页 |
3.4 '矮砧51号'梨GA20氧化酶基因表达分析 | 第56-58页 |
4 讨论与小结 | 第58-60页 |
4.1 讨论 | 第58-59页 |
4.2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拟南芥GAI基因克隆、表达载体构建以及梨的遗传转化 | 第60-74页 |
1 植物材料与试剂 | 第61页 |
1.1 植物材料 | 第61页 |
1.2 试验试剂 | 第61页 |
2 试验方法 | 第61-65页 |
2.1 拟南芥GAI基因cDNA的克隆 | 第61-62页 |
2.2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2-63页 |
2.3 '鸭梨'遗传转化体系及优化 | 第63-6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5-72页 |
3.1 拟南芥GAI基因cDNA克隆 | 第65-68页 |
3.2 植物过量表达载体构建 | 第68-70页 |
3.3 '鸭梨'遗传转化体系及优化 | 第70-72页 |
4 讨论与小结 | 第72-74页 |
4.1 讨论 | 第72-73页 |
4.2 小结 | 第73-74页 |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 第74-76页 |
1 全文结论 | 第74页 |
2 创新点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附录 | 第86-90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