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中国水环境基本情况 | 第11页 |
1.1.2 水体中氮素超标的危害 | 第11-12页 |
1.1.3 城市污水的特点 | 第12页 |
1.2 城市污水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 第12-15页 |
1.2.1 传统生物脱氮原理 | 第12-14页 |
1.2.2 传统污水厂生物脱氮工艺 | 第14-15页 |
1.3 城市低碳污水脱氮工艺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外加碳源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不同固体碳源的优缺点 | 第17页 |
1.3.3 丝瓜络作为固体碳源和生物载体性能 | 第17-18页 |
1.4 生物脱氮新技术理论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4.1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 | 第18页 |
1.4.2 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 | 第18-19页 |
1.4.3 反硝化除磷技术 | 第19页 |
1.4.4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SND) | 第19-22页 |
1.5 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1.5.1 课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5.3 研究路线 | 第23页 |
1.5.4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 第23页 |
1.5.5 课题的来源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2.1 试验装置 | 第25-26页 |
2.1.1 反应器 | 第25-26页 |
2.1.2 附属设施 | 第26页 |
2.2 试验用水 | 第26-27页 |
2.3 丝瓜络和接种污泥 | 第27页 |
2.4 水质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27-28页 |
2.4.1 水样保存 | 第27页 |
2.4.2 水质分析及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以丝瓜络作为固体碳源生物膜的SND反应器启动 | 第28-42页 |
3.1 丝瓜络静态释碳研究 | 第28-31页 |
3.1.1 静态释碳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3.1.2 静态释碳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3.1.3 丝瓜络的释碳动力学分析 | 第30-31页 |
3.2 丝瓜络浸出液安全性测试 | 第31-32页 |
3.3 反应器启动性能研究 | 第32-35页 |
3.3.1 丝瓜络填料制作与启动方法 | 第32-33页 |
3.3.2 丝瓜络挂膜期间污染物质去除效果变化情况 | 第33-35页 |
3.4 挂膜后系统生物相分析 | 第35-36页 |
3.5 生物膜活性测试 | 第36-40页 |
3.5.1 比氧吸收速率(SOUR)测试 | 第36-38页 |
3.5.2 比硝化速率(SNR)测试 | 第38-39页 |
3.5.3 比反硝化速率(SNUR)测试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丝瓜络为固体碳源生物膜SND去碳脱氮影响因素研究 | 第42-59页 |
4.1 试验设计与运行 | 第42页 |
4.2 填充率对丝瓜络脱氮去碳性能的影响 | 第42-46页 |
4.2.1 填充率对去碳性能的影响 | 第43页 |
4.2.2 填充率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43-46页 |
4.3 DO对系统脱氮去碳性能的影响 | 第46-51页 |
4.3.1 DO对系统去碳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2 DO对系统脱氮的影响 | 第47-51页 |
4.4 pH对丝瓜络脱氮去碳性能的影响 | 第51-54页 |
4.4.1 pH对系统脱氮去碳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2 pH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52-54页 |
4.5 C/N比对丝瓜络脱氮性能的影响 | 第54-57页 |
4.6 反应时间对丝瓜络脱氮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RSM法对丝瓜络为固体碳源生物膜SND脱氮效果的优化 | 第59-75页 |
5.1 RSM法简介 | 第59页 |
5.2 RSM模型建立方法及软件的选择 | 第59-60页 |
5.3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60-74页 |
5.3.1 RSM设计因素及水平 | 第60-61页 |
5.3.2 拟合选定模型 | 第61-63页 |
5.3.3 残差诊断 | 第63-66页 |
5.3.4 判断模型是否进行改进 | 第66-70页 |
5.3.5 对选定模型进行分析解释 | 第70-72页 |
5.3.6 验证试验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丝瓜络作为固体碳源处理低碳城市污水的脱氮机理初探 | 第75-79页 |
6.1 丝瓜络挂膜前后表面形状特性分析 | 第75-76页 |
6.2 丝瓜络为填料的SND机理研究 | 第76-7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7.1 结论 | 第79-80页 |
7.2 建议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