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院逮捕权滥用及其对策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我国法院逮捕权概述 | 第9-15页 |
第一节 法院决定逮捕的法律规定、原则和特点 | 第9-10页 |
一、法院决定逮捕的法律规定及适用原则 | 第9-10页 |
二、法院决定逮捕的特点 | 第10页 |
第二节 法院决定逮捕的条件和逮捕条件的作用 | 第10-15页 |
一、法院决定逮捕的条件 | 第10-12页 |
二、逮捕条件的作用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法院逮捕权滥用的表现及成因 | 第15-29页 |
第一节 法院逮捕权滥用的表现 | 第15-24页 |
一、逮捕人数众多 | 第15-18页 |
二、逮捕后判轻刑的比重很大 | 第18-21页 |
三、逮捕原因多为“依法应当逮捕的其他情形” | 第21-22页 |
四、危险驾驶罪和未成年人案件中滥用逮捕权 | 第22-23页 |
五、逮捕折抵刑期的错误认识盛行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法院逮捕权滥用的原因 | 第24-29页 |
一、最高法《解释》与法律的规定不一致 | 第24-25页 |
二、法官“旧刑诉法”思想仍未改变 | 第25页 |
三、法院逮捕的程序和追责机制不健全 | 第25-26页 |
四、对法院决定逮捕后的外部监督薄弱 | 第26-27页 |
五、我国的非羁押强制措施存在缺陷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西方国家审前羁押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 第29-37页 |
第一节 西方国家审前羁押的审查程序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西方国家审前羁押的司法救济 | 第30-31页 |
一、英美法中的司法救济 | 第30-31页 |
二、大陆法中的司法救济 | 第31页 |
第三节 西方国家对违反羁押替代性措施的制裁 | 第31-33页 |
第四节 西方国家审前羁押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7页 |
第四章 防范法院滥用逮捕权的措施 | 第37-47页 |
第一节 修改法院决定逮捕相关司法解释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增强法官合理适用强制措施的能力 | 第38页 |
第三节 强化法院逮捕的程序性规范 | 第38-42页 |
一、专门部门承担法院逮捕决定职能 | 第39页 |
二、引入听证和开庭审理程序 | 第39页 |
三、准确把握逮捕的社会危险性和必要性 | 第39-40页 |
四、赋予被告人对逮捕决定的救济权利 | 第40-41页 |
五、为逮捕设置羁押期限和定期复查制度 | 第41页 |
六、设置追责程序 | 第41-42页 |
第四节 健全法院逮捕的外部监督 | 第42-43页 |
一、加强对审判阶段羁押必要性的审查 | 第42页 |
二、加强检察院内部协调机制 | 第42-43页 |
三、增强监督刚性 | 第43页 |
第五节 完善我国的非羁押强制措施 | 第43-47页 |
一、健全对取保候审保证方式的监管 | 第43-44页 |
二、确立共同监管机制 | 第44页 |
三、完善公检法三机关监督机制 | 第44-45页 |
四、立法对逃避审判的被告人从重处罚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