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积极股东的准信义义务辨析--对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的否定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导言第10-15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3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第13-14页
    四、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4-15页
第一章股东准信义义务基本理论第15-22页
    第一节信义义务在公司法中的适用第15-18页
        一、信义义务的界定第15页
        二、信义义务在传统公司法中的体现第15-16页
        三、股东信义义务在主要国家的产生和流变第16-18页
    第二节股东准信义义务辨析第18-22页
        一、股东准信义义务的引出第18-19页
        二、股东准信义义务的法理基础第19-22页
第二章股东准信义义务的适用主体第22-31页
    第一节现行股东信义义务适用主体的规定第22-24页
        一、各国现行立法中股东信义义务的主体第22页
        二、非控制股东未成为信义义务主体的原因第22-24页
    第二节股东准信义义务的主体第24-31页
        一、对股东准信义义务主体的界定第24-25页
        二、积极股东作为准信义义务主体的原因第25-31页
第三章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的对象及内容第31-36页
    第一节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的对象第31-32页
        一、积极股东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准信义义务第31页
        二、积极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的准信义义务第31-32页
    第二节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的内容第32-36页
        一、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的内容第32-34页
        二、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的内容第34-36页
第四章积极股东违反准信义义务的行为及民事责任第36-44页
    第一节积极股东违反准信义义务的行为第36-41页
        一、不正当关联交易第36-37页
        二、夺取公司机会第37-38页
        三、欺诈第38-39页
        四、恶意转让控制权第39-40页
        五、排挤行为(freeze-out)第40-41页
        六、滥用否决权第41页
    第二节积极股东违反准信义义务的民事责任第41-44页
        一、责任性质第42页
        二、责任构成第42-43页
        三、责任形式第43-44页
第五章对我国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制度的思考第44-50页
    第一节我国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的现状分析第44-46页
        一、我国对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的现有规定第44-45页
        二、我国现有规定存在的问题第45-46页
    第二节完善我国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制度的建议第46-50页
        一、事前机制第46-47页
        二、事后机制第47-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和注释第51-5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第56-57页
后记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兼对构建外部监事的构想
下一篇:跨国破产管辖权冲突及解决办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