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2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监事会的基础概念 | 第13-19页 |
第一节 监事会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3-15页 |
一、监事会的概念 | 第13页 |
二、监事会的特征 | 第13-14页 |
三、监事会的功能定位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监事会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一、代理成本理论 | 第15-16页 |
二、股东所有权理论 | 第16-17页 |
三、分权制衡理论 | 第17页 |
四、公司自治理论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监事会制度的缺陷分析 | 第19-33页 |
第一节 我国监事会制度的立法模式和立法现状 | 第19-22页 |
一、主要国家的立法模式 | 第19-20页 |
二、我国监事会制度的现状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实效性面临的困境之实证研究 | 第22-25页 |
第三节 我国监事会监督失灵的原因分析 | 第25-33页 |
一、背景分析—股权结构的特殊性 | 第25-29页 |
二、监事会功能定位的不准确 | 第29-30页 |
三、监事会独立性的缺失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完善现有监事会制度之法律层面的建议 | 第33-39页 |
一、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 | 第34-35页 |
二、强化监事会的权限 | 第35-37页 |
三、明确监事的责任 | 第37-38页 |
四、改善监察的环境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监事会的创新:构建外部监事 | 第39-51页 |
第一节 构建外部监事的必要性 | 第40-43页 |
一、独立董事无法胜任监督职能 | 第40-42页 |
二、监事会独立性的需要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外部监事的域外考察 | 第43-47页 |
一、日本的外部监事制度 | 第43-46页 |
二、台湾的外部监事制度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外部监事制度的具体设计 | 第47-51页 |
一、目前我国外部监事情况 | 第47-48页 |
二、构建外部监事制度的几个重要方面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