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基础制动装置现状 | 第11页 |
1.2.2 二次开发技术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货车基础制动装置的参数设计 | 第14-25页 |
2.1 货车基础制动装置构造及作用 | 第14-16页 |
2.2 制动倍率与制动效率 | 第16-18页 |
2.2.1 制动倍率 | 第16-17页 |
2.2.2 基础制动装置的传动效率 | 第17-18页 |
2.3 制动距离计算 | 第18-22页 |
2.3.1 制动距离 | 第18-19页 |
2.3.2 高摩合成闸瓦的换算摩擦系数 | 第19-20页 |
2.3.3 高摩合成闸瓦的换算闸瓦压力 | 第20页 |
2.3.4 列车换算制动率 | 第20-21页 |
2.3.5 高摩合成闸瓦的换算制动力 | 第21页 |
2.3.6 列车运行阻力 | 第21-22页 |
2.4 货车基础制动装置的截面尺寸计算 | 第22-24页 |
2.4.1 制动梁撑杆截面尺寸 | 第22-23页 |
2.4.2 制动梁弓形梁截面尺寸 | 第23页 |
2.4.3 制动梁支柱的截面尺寸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货车基础制动装置的参数化建模 | 第25-40页 |
3.1 参数化设计 | 第25-26页 |
3.1.1 参数化设计概念 | 第25页 |
3.1.2 参数化设计原理 | 第25-26页 |
3.2 基于SolidWorks API的参数化建模 | 第26-29页 |
3.2.1 SolidWorks API对象概述 | 第26-28页 |
3.2.2 SolidWorks二次开发语言 | 第28-29页 |
3.2.3 SolidWorks API参数化建模方法 | 第29页 |
3.3 货车制动梁的三维参数化设计 | 第29-33页 |
3.3.1 货车制动梁三维建模的一般步骤 | 第29-30页 |
3.3.2 基于SolidWorks API的制动梁参数化设计实现方法 | 第30-33页 |
3.4 货车制动梁的参数化装配 | 第33-37页 |
3.4.1 装配理论与方法 | 第33-34页 |
3.4.2 基于SolidWorks API制动梁参数化装配 | 第34-37页 |
3.5 基础制动装置其他零部件参数化设计 | 第37-39页 |
3.5.1 杠杆的参数化设计 | 第37-38页 |
3.5.2 下拉杆的参数化建模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基础制动装置的参数化有限元分析 | 第40-46页 |
4.1 ANSYS有限元分析 | 第40-41页 |
4.1.1 有限元分析原理 | 第40页 |
4.1.2 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40-41页 |
4.2 基于APDL的二次开发 | 第41-42页 |
4.2.1 基本原理 | 第41页 |
4.2.2 基于APDL的ANSYS二次开发 | 第41-42页 |
4.3 基于APDL的制动梁静强度分析 | 第42-43页 |
4.3.1 制动梁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42页 |
4.3.2 基于APDL的制动梁静强度自动分析仿真 | 第42-43页 |
4.4 制动梁疲劳强度分析 | 第43-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与应用 | 第46-59页 |
5.1 参数化设计系统总体设计 | 第46-48页 |
5.1.1 系统功能目标 | 第46页 |
5.1.2 系统开发工具 | 第46-47页 |
5.1.3 系统运行流程 | 第47-48页 |
5.2 参数化设计系统详细设计 | 第48-58页 |
5.2.1 系统登录界面及主界面设计 | 第48-51页 |
5.2.2 制动梁参数计算设计模块 | 第51-52页 |
5.2.3 制动梁参数化建模设计模块 | 第52-54页 |
5.2.4 其他制动装置参数化建模模块 | 第54-55页 |
5.2.5 制动梁参数化静强度设计模块 | 第55-57页 |
5.2.6 制动梁参数化疲劳校核模块 | 第57-58页 |
5.2.7 工程图生成模块 | 第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