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胀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类型及治理措施 | 第15-17页 |
1.3.1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类型 | 第15-16页 |
1.3.2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常见治理措施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本文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青藏铁路西格段路基冻害原因分析 | 第19-3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页 |
2.2 西格段路基冻害原位挖探 | 第19-20页 |
2.3 西格段路基冻害挖探调查研究 | 第20页 |
2.4 西格段路基冻害因素分析 | 第20-24页 |
2.4.1 土质 | 第20-21页 |
2.4.2 水分 | 第21-23页 |
2.4.3 温度 | 第23-24页 |
2.5 西格段路基冻害因素综合 | 第24-29页 |
2.5.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2.5.2 直观分析 | 第25页 |
2.5.3 方差分析 | 第25-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土体冻胀室内试验研究 | 第31-58页 |
3.1 路基土体冻胀室内试验方案 | 第31-34页 |
3.1.1 试样制备 | 第31页 |
3.1.2 冻胀试验的影响因素确定 | 第31-32页 |
3.1.3 试验仪器 | 第32-33页 |
3.1.4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3.2 路基土体冻胀室内试验结果分析 | 第34-57页 |
3.2.1 不同含水率下路基土体冻胀分析 | 第36-44页 |
3.2.2 不同含盐量下路基土体冻胀分析 | 第44-48页 |
3.2.3 不同压实度下路基土体冻胀分析 | 第48-56页 |
3.2.4 起胀温度分析 | 第56-5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土体冻胀模型试验研究 | 第58-79页 |
4.1 试验方案及参数 | 第58-61页 |
4.1.1 试验目的 | 第58页 |
4.1.2 温度条件 | 第58-59页 |
4.1.3 模型设计 | 第59页 |
4.1.4 土样参数 | 第59-61页 |
4.2 试验仪器及测试系统 | 第61-66页 |
4.2.1 试验仪器 | 第61页 |
4.2.2 温度测试系统 | 第61-63页 |
4.2.3 位移测试系统 | 第63-65页 |
4.2.4 盐分测试系统 | 第65-66页 |
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6-77页 |
4.3.1 温度分析 | 第66-72页 |
4.3.2 位移分析 | 第72-75页 |
4.3.3 盐分分析 | 第75-76页 |
4.3.4 水分分析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5 注盐法整治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效果及冻胀模型的建立 | 第79-93页 |
5.1 注盐法整治路基冻害效果分析 | 第79-85页 |
5.1.1 注盐法整治路基冻害现场试验概况 | 第79页 |
5.1.2 注盐法整治路基冻害施工工艺和参数选择 | 第79-81页 |
5.1.3 注盐法整治路基冻害效果分析 | 第81-85页 |
5.2 基于盐-冻胀公式下的冻胀模型 | 第85-88页 |
5.2.1 盐-冻胀公式的拟合 | 第85-86页 |
5.2.2 盐-冻胀公式的验证 | 第86-87页 |
5.2.3 冻胀模型的建立 | 第87-88页 |
5.3 基于BP神经网络下的冻胀模型 | 第88-92页 |
5.3.1 BP神经网络简介 | 第88页 |
5.3.2 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 第88页 |
5.3.3 BP神经网络的参数选择 | 第88-89页 |
5.3.4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的冻胀模型 | 第89-9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3-96页 |
6.1 结论 | 第93-94页 |
6.2 展望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