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问卷编制与现状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当前研究的不足与补充 | 第9页 |
1.3 研究构思 | 第9-13页 |
1.3.1 研究的理论模型 | 第9-12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3 研究假设 | 第12-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道德价值观的内涵 | 第13-14页 |
2.2 道德价值观的基础研究 | 第14-16页 |
2.3 道德价值观的应用研究 | 第16-18页 |
第3章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问卷》的编制 | 第18-30页 |
3.1 问题的提出 | 第18页 |
3.2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3.3 问卷的初步编制 | 第18-19页 |
3.3.1 初步确定问卷的结构 | 第18页 |
3.3.2 编制问卷项目,形成初测问卷 | 第18-19页 |
3.4 初测问卷的修改 | 第19-20页 |
3.5 初测问卷的探索分析 | 第20-25页 |
3.5.1 被试 | 第20页 |
3.5.2 研究工具 | 第20-21页 |
3.5.3 施测 | 第21页 |
3.5.4 数据的录入与处理 | 第21页 |
3.5.5 项目分析 | 第21-22页 |
3.5.6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2-25页 |
3.6 问卷的验证分析与信效度检验 | 第25-29页 |
3.6.1 研究工具 | 第25页 |
3.6.2 被试 | 第25-26页 |
3.6.3 施测 | 第26页 |
3.6.4 数据的录入与处理 | 第26页 |
3.6.5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3.6.6 信度检验 | 第28页 |
3.6.7 效度检验 | 第28-29页 |
3.7 结论 | 第29-30页 |
第4章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现状调查 | 第30-41页 |
4.1 问题的提出 | 第30页 |
4.2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4.3.1 被试 | 第30-31页 |
4.3.2 研究工具 | 第31页 |
4.3.3 施测 | 第31-32页 |
4.3.4 数据的录入与处理 | 第32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4.4.1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总体情况 | 第32页 |
4.4.2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性别差异比较 | 第32页 |
4.4.3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城乡差异比较 | 第32-33页 |
4.4.4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地区差异比较 | 第33页 |
4.4.5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年级差异比较 | 第33-34页 |
4.5 讨论 | 第34-39页 |
4.5.1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总体情况 | 第34-35页 |
4.5.2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性别差异比较 | 第35-36页 |
4.5.3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城乡差异比较 | 第36-37页 |
4.5.4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地区差异比较 | 第37-38页 |
4.5.5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年级差异比较 | 第38-39页 |
4.6 结论 | 第39页 |
4.7 建议 | 第39-41页 |
第5章 研究总结 | 第41-42页 |
5.1 发展与创新 | 第41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41-42页 |
5.2.1 不足 | 第41页 |
5.2.2 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附录 | 第48-54页 |
附录一: 开放式问卷 | 第48-49页 |
附录二: 初测问卷 | 第49-51页 |
附录三: 正式问卷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