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表皮生长因子研究概述 | 第10-13页 |
| 1.1.1 表皮生长因子简介 | 第10-11页 |
| 1.1.2 表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效应 | 第11-13页 |
| 1.2 棘尾虫的特征及其二分裂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1 棘尾虫二分裂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2 表皮生长因子对棘尾虫分裂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二代测序技术及其在转录组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9页 |
| 1.3.1 二代测序技术简介 | 第15-16页 |
| 1.3.2 转录组研究 | 第16页 |
| 1.3.3 二代测序技术在转录组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 1.3.4 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物种转录组研究的现状 | 第18-19页 |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 1.5 研究方案 | 第19-21页 |
| 第2章 棘尾虫的鉴定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1-30页 |
| 2.1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 2.1.1 蛋白银实验试剂及溶液配制 | 第21页 |
| 2.1.2 长绿梭藻培养基配制 | 第21-22页 |
| 2.2 蛋白银实验鉴定棘尾虫 | 第22-24页 |
| 2.2.1 蛋白银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22-23页 |
| 2.2.2 蛋白银鉴定结果 | 第23-24页 |
| 2.3 棘尾虫培养体系的建立及生长曲线测定 | 第24-28页 |
| 2.3.1 棘尾虫的培养 | 第25页 |
| 2.3.2 棘尾虫计数方法 | 第25页 |
| 2.3.3 最适接种密度的确定 | 第25-27页 |
| 2.3.4 最适EGF培养浓度的确定 | 第27-28页 |
| 2.3.5 生长曲线的建立 | 第28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3章 表皮生长因子暴露下棘尾虫的转录组分析 | 第30-50页 |
| 3.1 浮萍棘尾虫 18S r DNA序列测定 | 第30-33页 |
| 3.1.1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 3.1.2 18S r DNA序列鉴定结果 | 第31-33页 |
| 3.2 表皮生长因子暴露下棘尾虫的转录组分析 | 第33-50页 |
| 3.2.1 研究方案 | 第33-34页 |
| 3.2.2 棘尾虫总RNA提取以及总DNA的提取 | 第34-37页 |
| 3.2.3 EGF暴露下浮萍棘尾虫的转录组分析 | 第37-50页 |
| 第4章 讨论及结论 | 第50-52页 |
| 4.1 关于实验 | 第50页 |
| 4.2 讨论和总结 | 第50-52页 |
| 4.2.1 EGF对浮萍棘尾虫生长的促进作用 | 第50页 |
| 4.2.2 EGF对浮萍棘尾虫二分裂促进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 | 第50-51页 |
| 4.2.3 总结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第52-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