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及路线 | 第14-15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2 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培育概述 | 第17-24页 |
2.1 低碳生活方式的概念 | 第17页 |
2.2 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的内涵 | 第17-18页 |
2.3 研究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的思想资源 | 第18-20页 |
2.3.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教育思想 | 第18-19页 |
2.3.2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 | 第19-20页 |
2.4 绿色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培育 | 第20-22页 |
2.4.1 绿色发展下的社会需求 | 第20-21页 |
2.4.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需求 | 第21-22页 |
2.5 低碳生活方式的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 第22-24页 |
2.5.1 低碳生活方式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 | 第22-23页 |
2.5.2 低碳生活方式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 第23页 |
2.5.3 低碳生活方式培育有助于大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 第23-24页 |
3 新时代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调查 | 第24-33页 |
3.1 调查问卷的基本概况 | 第24页 |
3.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4-25页 |
3.3 调查数据分析 | 第25-33页 |
4 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培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3-39页 |
4.1 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培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3-35页 |
4.1.1 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意识存在问题 | 第33页 |
4.1.2 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低碳生活行动相对滞后 | 第33-34页 |
4.1.3 校园文化推助力不足 | 第34页 |
4.1.4 社会缺乏低碳生活氛围 | 第34-35页 |
4.1.5 家庭疏忽对孩子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 | 第35页 |
4.2 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培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5-39页 |
4.2.1 不良社会思潮负面影响渗透 | 第35-36页 |
4.2.2 高校教师引导作用不够明显 | 第36-37页 |
4.2.3 高校教学体系不完善 | 第37页 |
4.2.4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5 家庭教育对孩子引导有误 | 第38-39页 |
5 新时代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培育对策研究 | 第39-51页 |
5.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 | 第39-40页 |
5.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育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 | 第39-40页 |
5.1.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育低碳生活方式的感染力 | 第40页 |
5.2 以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大学生绿色意识 | 第40-42页 |
5.2.1 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 | 第40-41页 |
5.2.2 增强大学生共享思维模式 | 第41-42页 |
5.2.3 探索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的新模式 | 第42页 |
5.3 营造低碳环保的绿色校园文化 | 第42-44页 |
5.3.1 加强低碳环保的校园文化建设 | 第42-44页 |
5.3.2 倡导低碳生活实现建设绿色校园 | 第44页 |
5.4 高校建立健全的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培育体系 | 第44-48页 |
5.4.1 开设专门的低碳课程加强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 | 第44-45页 |
5.4.2 提高教师“低碳”素质 | 第45-46页 |
5.4.3 培育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 第46-48页 |
5.5 整合社会力量提升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培育 | 第48-51页 |
5.5.1 政府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环保意识 | 第48页 |
5.5.2 媒体要充分利用舆论力量宣传低碳生活 | 第48-49页 |
5.5.3 家庭教育给予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 | 第49-50页 |
5.5.4 三位一体,促使低碳生活方式养成立体化 | 第50-51页 |
6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标注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8页 |